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指导作用*
2020-03-15梁宁森梁宇坤
梁 宁 森 梁 宇 坤
提 要: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萌芽、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出发点、科学内涵、根本要求、价值取向等,真正明确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作用,才能大力推进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源头,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丰富的科学内涵,明确其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起源与发展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代的思考。1969年,习近平同志作为知青来到陕北延安,从此开始长达7年的知青岁月,在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习近平同志经过艰苦的农村劳动与实践,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深深地爱上了这片黄土地。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并深情地谈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为群众办实事是始终不渝的信念”。①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全国新书目》,2002年第12期。过去的同事们在回忆中都称赞道,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235、257、311、383页。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把“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教育推动社会发展有了最基本思考,习近平教育观开始萌芽”③黄倩:《习近平教育观研究》,硕士论文,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第13页。。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不断萌发。1983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他提出以“广开就业门路,造就四有人才”为指导,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兴办了农业、林业、商业等各类职业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了一大批急需的人才。1984年9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正定县成立了石家庄地区第一所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林果、畜牧等专业。后来,正定县第七中学改建成农业技术中学,专门培养农业初级技术人才,并提出了“边工作边学习,边使用边提高”的要求,依托正定县职教中心、县工会等阵地,开办了农机、农技、营销、会计、商业经营、餐饮经营、厨师培训等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推动正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新型的职业农民与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在福建工作期间进一步拓展。1985年至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十多年,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1990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要将数量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要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④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6页。1990年至1996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亲自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对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办学质量和效益,充分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出地方职业大学的特色”,并强调要“努力适应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闽大办成更具特色的职业大学”。⑤习近平:《在与闽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福州晚报》1996年4月3日。他强调:“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要,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地方职业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⑥习近平:《在与闽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福州晚报》1996年4月3日。他还指出:“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⑦习近平:《在与闽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福州晚报》1996年4月3日。他要求,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⑧习近平:《在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的讲话》,闽江职业大学内部资料,1990年9月22日。。作为一种新的类型的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在主政浙江期间逐步完善起来。2002年至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高度关注与重视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浙江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他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提出了“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⑨习近平: 《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100、102、103、105、107页。的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还提出了“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⑩习近平: 《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100、102、103、105、107页。等一系列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述,提出“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246、247、216页。等一系列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职业教育重要论述,还提出了“让劳动创造财富,让知识成为力量”的劳动教育观、“成才必须先做人”的人才观、“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的扶贫观等重要论述,为新世纪以来浙江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在上海、中央工作后继续发展。2007年至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就职业教育问题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理论。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打破人才体制机制壁垒,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②习近平:《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07年5月24日。。2010年1月11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给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批示中指出:“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围绕扶贫开发,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对象,创办巾帼励志中专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③转引自《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建励志班,习近平作批示》,《南国都市报》2010年2月23日。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与批示表明,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职业教育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是在长期的基层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983年至2012年,习近平同志历经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福州以及浙江、上海等长达29年的工作实践经历,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不断得到发展与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进入全面成熟时期,他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他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重中之重。”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3日。他强调,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⑤《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这也为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只有培养千百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为了实现包括职业教育高度发展在内的教育强国,必须真抓实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⑦《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他提出,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①《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央广网,2019年5月1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标志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全面成熟,对推动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并强调“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③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目标,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中国梦,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④《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调研、讲话、批示、考察、著述中,多次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200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劳动者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⑤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6页。。这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人才基础。
2014年6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⑥《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不断向实体经济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培黎学校有这个传统。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不断与时俱进。我支持你们!”⑦《习近平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新华网,2019年8月21 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职业学校的角色定位,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皆可成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职业教育人才观中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一向重视人才的成长问题。早在1983年4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树立新的用人观点,广招人才。”⑧《“正定确实是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习近平在正定》,《学习时报》2018年2月8日。200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文指出:“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⑨习近平: 《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他希望青年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还指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⑩习近平: 《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同年,他在浙江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纠正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片面认识。”⑪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6页。破除“四唯”,为人才评价打开了广阔的空间。2014年6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①《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这为职业教育打开了广阔的空间。2015年4月,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②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职业教育、岗位成才,为每个人都创造了出彩的机会。深刻领会与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人有人生出彩机会”③《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的重要论述,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教育公平
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是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必然。2005年4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提出:“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④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教育人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需要的,都值得人们尊重。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⑤《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2015年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要“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她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变化”⑦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9月28日。。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85页。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发展职业教育,让14亿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
三、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导作用
探索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缘起与发展,把握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的时代判断,也是习近平同志发展职业教育思想的新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给予高度重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①《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6月19日。。这充分说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信心与决心。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人人成才”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及以往的教育实践成果,为推进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从职业教育总体情况看,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铸造大国工匠,建设人才强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助推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更加重视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更加重视“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扶贫扶智”的重要作用,彻底消除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为职业教育助推个人成长、“人人成才”“人生出彩”“人民幸福”等,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和职教环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教育公平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播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公平观。习近平教育公平观是在继承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就是要彻底消除教育不公平问题,为此,要始终坚持把教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职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也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代际贫困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加大力度营造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扶智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②花鸥:《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意义》,《教育探索》,2018年第4期。要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定力与制度创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③梁宁森、梁宇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表达、基本经验与优化路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6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政策在扶贫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做到精准扶贫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④梁宁森、梁宇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表达、基本经验与优化路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6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实现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