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素描课的应用研究
2020-03-14东莞市商业学校黄春萍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黄春萍
当下,互联网5G时代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全球化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智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正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改革。
本文研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并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如何在中职素描课教学中运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教学时空和成效。
一、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互联网5G时代的启动,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也高速前进,由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到AR、VR植入课堂等,宣告着教学信息化2.0的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固化已久的局面,与现代化教育体系在彼此磨合中发展,近几年,建构主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界定,结合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交互方式的变革。其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网下的教学平台,有机植入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无法突破的理论知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单纯的被动式接收式学习方式,转变到主动性互动型的学习方式。其在强调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中职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中职素描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资源以图片、PPT、视频为主,教具以石膏、静物、实物等为主,作画方式以临摹和写生为主。美术归属艺术领域的学科,其涉及的理论属于抽象难懂。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讲透知识点。
例如:素描的透视规律,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也就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学生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需通过多次反复讲解和演示,从而阻碍后期作画提升。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点是“线上”和“线下”的组合,包括借助“线上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安排“线下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更充分地发挥好“线上”“线下”两种教学优势,来改善学生主动性不强的传统教学模式。
借鉴桑代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理论,将课堂有机地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准备率)、课中(练习率)以及课后(成功率)。在每个教学部分,构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法。
首先,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完成学情大数据分析,发布课前任务等。借助教学平台做好教学设计。
其次,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网,手机APP教学程序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延长教学时空;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化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
最后,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管理教学和教学评估。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素描课程的教学实施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每个环节有机地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
(一)课前翻转课堂互联网混合学习模式
教师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例如:雨课堂、云班课、微助教、课堂派、课立方、学习通以及智慧树等,在教学平台上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可定义章节学习内容,实现随教随传,更支持标签管理。借助教学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或问答内容等预习资料,结合未完成数据督促学生,能较好地保证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其二,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课前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学情,参考分析数据开展课程的教学设计。其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筛选慕课、微课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供学生学习;发布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学习专题活动,供学生课前观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初步接触教学知识,有助于课堂二次讲授。
经过对慕课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中国大学MOOC关于素描课程的慕课资源有《设计素描》《基础素描》《跟工美附中学素描》《风景素描》;学堂在线有《外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十六讲》《美术鉴赏》《欧洲绘画:从达芬奇到伦勃朗到戈雅》等等,可供教师筛选后引导学生学习。
(二)课中智慧课堂“互联网+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
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课前学情分析大数据,做好课程的定位及教学设计。同时,可通过教学平台实现课中签到、点名、抢答、投屏和提交作业等互动功能,把握好过程性评价体系,提高课堂的可控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目前,可开发使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很多,作为教师,要对信息技术的手段有所选择,需要结合所教专业的特殊性和知识点的可控性、实操性进行选择。在素描课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包括VR虚拟现实或AR增强现实等,来突破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
首先,结构素描的透视原理。以“长方体”来搭建3DMAX(三维)空间,让学生带上VR虚拟眼镜,置身于“长方体”中央。学生进入虚拟场景后,“长方体”可演变成马路、列车等现实场景,视觉和感知觉混合体验,引导学生观察马路到尽头消失于一点,再观察长方体两旁的植物由近及远而出现的高低变化。通过长方体与现实场景的虚拟,让学生理解透视的规律。
其次,静物素描中关于器皿类复杂结构处理的难点,可通过AR增强现实的手段突破。采用全息投影设备,学生通过观察多角度的全息影像,增强对实物的理解。然后将器皿物体局部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如何转换为几何形体结构。这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教师口头描述的不清晰和不具体,以增强实物局部转换的形式,使理论知识可视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该难点知识。
另外,可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机APP小程序来强化绘图练习,拓宽教学时空,课堂训练和课后反复练习均不受影响。例如:爱素描APP,涵盖素描四个阶段的三维石膏和静物,有自然光和聚光灯的效果,学生选中绘制的对象,可以360度旋转三维物体,了解物体结构和光源关系,并可以随时进行写生训练。
(三)课后线下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后,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收集学生作业、实现教学评价和完成教学评估。借助教学平台,将课堂上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发布,供学生反复观看巩固课堂学习,延长教学时空。学生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式、多元化,教学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生成大数据供指导教学诊改;学生习作以网络展览的形式,提供在线投票的功能,以多种形式获得教学评价,检验教学成果。
四、应用中职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结论
本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素描课程中的实际教学中有一定的成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突破的重难点知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中职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进行,每个部分采取不同的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以教学平台作为总的思路进行,课中以重难点突破为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结合。
2.中职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的教学模式整合,适合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的慕课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平台发布线下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中职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植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场景,以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前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日,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钻研,才能更好地运用新网络资源和新技术为教育改革铺垫。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教育本位”指导原则,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融合,使教育更具有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