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索
2020-03-14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文伯兰
文/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文伯兰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见,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改革趋势。加强创业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其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和自主创业的能力,进而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有效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创业精神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培养的,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门学科都蕴含了丰富的创业素质教育内容,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育资源,拓展学科教学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学科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科内在的创业教育元素,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主体意识,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创业本身具有创新性、风险性、机遇性、艰苦性、收益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德育课教学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有意识地从这些方面对学生加强渗透教育,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激起学生的创业欲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一、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挖掘学生创新的内在潜质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业的最大特征。创业的精神实质是创新,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开拓者、创新者。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是创业的动力和源泉,是创业的主要标志,创业的成败依赖于创新教育。因此,要培训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遇事多思多问,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在计算机班教学《哲学与人生》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中的“自觉能动性及其特点”内容时,借用学生专业课程采用的“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进行运作,在学生“原公司”的基础上设计小组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为自己的公司设计“Logo”,并向大家介绍其中蕴涵的意义。这个设计公司“Logo”的过程,需要发挥公司成员的集体智慧,集团队的创意合作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的内在潜质得以挖掘,创新思维得到训练;而对“Logo”寓意的描述,更是展现了学生心中公司的蓝图。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学生动脑“想”,动手“做”,也能体现学生对“公司”经营的“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这本身就是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提升下,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觉能动性的含义,以及自觉能动性三个方面的表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其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一回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既获得了认知,又进行了一次创新思维的训练,畅想了一番自己“公司的模样”。
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创业风险意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我国也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为中职生创造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给中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中职生在此社会大环境下要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增强自身素质,勇敢地面对经济全球化,才能赢得挑战。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6课第二框“适应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将第二框“适应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中的第二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内容剥离,同时,将课题名称修改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开放及风险意识”;将第一框“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中的第三目“‘引进来’和‘走出去’”中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和反倾销问题,归并、整合到经济全球化中来,因为,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走国际化之路,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反倾销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说到底都是属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如此整合,使得教学思路更集中明确。
教学设计中以“小组活动:以公司经营者的身份创办一家生产和销售运动鞋的跨国公司”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首先,根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的内容,引导学生参照著名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经验,为这家跨国公司制订符合公司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然后,根据难点内容“反倾销调查”,引导小组探讨问题:当你的跨国公司的产品遭受所在国家或地区反倾销调查时,你将怎样应对?最后,根据重点内容“增强风险意识”,引导学生就“如果你的跨国公司也面临诸如2007年次贷危机”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小组讨论,制订应对措施。
通过“创办跨国公司”的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全球化问题,树立全球化观念,强化全球化意识;又能认识到跨国公司可能遭遇的生存困境,增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维权意识;更能发现跨国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潜在风险,增强风险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抵御风险的基本素质,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敢于迎接时代的挑战,日后走上更广阔的创业道路。
三、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道路上,善于把握创业的机遇
在今天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与机遇同在,创业者只有认识机遇,善于赢得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自己的创业发展权,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五课“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的教学中,首先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家庭状况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和行业发展动向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提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创业”而展示,以《致富经》吴洪伟水上种菜的成功创业典型案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播放、问题引领、小组探讨、全班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客观环境对本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信心。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抢答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以奖励抽取“机遇”卡片的形式进行评价,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准备学习资源。随后指导学生用课前完成前置任务准备的资源和前面得到的奖励,设想一个创业项目,列出这一项目可把握利用好的机遇。最后小组展示“创业项目”,以竞赛收集“赞”的方式评价各小组对机遇的把握程度。
这一模拟的创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很好地将从案例里认识到的理论知识升华到综合运用中来,更清晰地认识到机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挖掘身边的资源,利用本地优势,以敏锐的眼光,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才能把握创业发展权,从而取得创业的成功。因此,能让学生从中职一年级开始便学会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准备。
四、穿越时空去创业,感受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业的艰辛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整个创业过程,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事物,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既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又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既需要承担风险压力,又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品质。创业过程必定是一段艰苦而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曹小谨、蒋寒松主编)第三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的教学中,本章内容主要讲述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清末诞生时期的艰难生长、民国初年的“黄金时期”和民国后期的风雨飘摇等几个阶段。鉴于本书为五年制高专教材,章节内容按专题编写,对于我们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欠缺扎实的历史史实基础,要做专题的研究性学习难度太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本章内容进行了一个简化处理,突出一个思路:用“穿越时空去创业”学习任务串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清末诞生时期的艰难生长——民国初年的“黄金时期”——民国后期的风雨飘摇),引导学生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所学的创业知识去完成课堂活动任务,并展示创业项目,进而引导学生分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业的感受,以“创业维艰”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的认识,从而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不能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师以活动任务整合知识,让学生在任务中深入理解、学以致用,进而深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认识,感受民族工业发展的不易。学生也能从历史创业的艰辛中感悟到今天创业同样充满艰难困苦,要想获得创业成功,需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和挑战艰苦的毅力。
五、在追求经济效益中,实现创业人生的双重价值
各种创业活动都是为了获取收益而展开的,价值属性是创业的重要社会属性,也是创业活动的意义所在。这种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物质财富是创业者的主要动机和动力之一,也是衡量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也是创业者实现独立自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在需求。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2课第一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一则有关“油条哥”刘洪安的新闻报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个由于诚信经营、生产良心食品的80后小伙子口碑与收益双丰收的真实创业案例故事,他从“刘家豆腐脑”早餐店做起,以“良心油条”走红网络,得到媒体关注和社会肯定,以致他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食品诚信先进个人、“感动河北”人物等多项荣誉,当选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而在事业上,刘洪安注册了“油条哥”商标,成立了“油条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
刘洪安属于草根创业,他的事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创业欲望。教师根据案例循序渐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刘洪安的创业之路经历了哪些变化?是什么促使了他既赢得了“口碑”,又做大了事业?他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呢?你是否也想创一番自己的事业?想要把生意经营红火,我们可以从刘洪安身上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
通过问题引领,交流探讨、点拨提升,既让学生认识企业的含义和类型,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与途径等教材知识内容,更让学生感悟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良心、诚信、责任,凸现创业人生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