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思考
2020-03-14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吴伟俊
文/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吴伟俊
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职业许可制度。作为国家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浙江、湖北两省试点的基础上,于2015年正式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是保证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及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措施,在强化政府职能,体现行业规范,降低用人单位招聘风险和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同时,幼儿园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也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高职院校面临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优势不足、毕业生考试通过率不高、学生上岗专业性不强等多重困境,只有在办学过程中抓住“四个标准”,即遵循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牢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执行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才能守住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国家规范、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性、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体现幼儿教师职业属性,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现实情况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之路。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困境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
(一)专业办学优势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考生数量的减少导致高职院校总体处于生源竞争的劣势,学前教育专业又因其岗位工作压力大,薪资待遇不高,更是难以招收到优质生源。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封闭单一,仅由各级幼儿师范学校(院)进行专业垄断培养,毕业即可上岗,且入职门槛相对较低,这对部分考生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根据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这使得毕业生上岗就业的难度大大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传统优势消失殆尽,以致高职院校被迫以大幅降低文化成绩,甚至取消入学面试来解决生源危机,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质量持续下滑。生源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文化基础知识的落后拉低了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毕业生考试通过率不高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按教育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进行选拔性的标准化测试。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构成,不仅重视学生的师德及通识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其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面试则采用结构化面试与展示相结合的方法,考查申请者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
2015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正式实施后,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普遍较低,约为60%左右。在幼儿园师资来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无证上岗,这种状况不仅扰乱了学前教育市场的规范管理,更违反了国家规定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
(三)学生上岗专业性不强
在教师培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来源呈现多元化倾向,非师范生不需要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只要通过考试,取得资质,就可以从事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
这一变化,使幼儿师资的培养失去了政策性保护,无形中增加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目前,不少幼儿园已经开始聘用综合性大学或相关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例如英语、体育、音乐和美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在幼儿园就非常走俏,在用人单位看来,这些非师范生在某些学科教学方面更具有潜力。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没有摸清幼儿家长的教育需求,不能紧跟教育市场的变化趋势,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严重滞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缺少创新,使得学生毕业时专业素养和能力不突出,难以在就业竞争中胜出。
测区内各类岩矿石综合物性特征对比研究表明:区内各类岩矿石之间具备一定的物性差异,运用磁、电地球物理方法在寻找隐伏、半隐伏的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矿体是可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受测区内地层含黄铁矿化及岩浆活动影响,个别岩矿石物性特征趋近,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相近,因此在物探异常解释过程中,需考虑两种方法地球物理异常的多解性,正确区分异常,同时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解释。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思路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渠道,撑起了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半壁江山。在高职院校里办学前教育专业,不具备高等师范大学或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丰厚的办学底蕴,也缺乏各类专科师范学院常年办学积累的社会资源,办不好还有随时被撤销专业的可能,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四项标准,做好以下工作:
(一)遵循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守住专业办学国家规范
2017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专门制订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这次专业认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质量检验和权威评估,更是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契机,吃透认证标准的三级要求,对照认证标准的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准确定位,调整改进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探索建立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在招生政策、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权责明晰、稳定协调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共同体。
其次,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地区发展需求趋势,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参考用人单位意见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性、服务性和前瞻性。
再次,要围绕目标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做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适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搭配组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有机结合,大班教学与小课训练自然糅合。
最后,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架构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内监控评价教学全过程环节,对外跟踪收集了解社会评价,通过综合分析,有效改进专业办学的不足。
高职院校要将这四个步骤形成一个有序的周期滚动闭环系统,不断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最终产出怀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丰富的保教知识和班级管理经验,拥有娴熟的教育实践技能和综合育人能力,善于反思研究和交流合作的幼儿园教师。
(二)牢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性
为满足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在国际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它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理念贯穿始终,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提出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一定要重视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认真解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使培养工作有的放矢。
二是要打好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这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通识知识,接触较宽泛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艺术学科知识,还要学好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及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三是要狠抓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完成保教工作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创设与利用环境、组织并保育幼儿的一日生活、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激励与评价幼儿、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对工作的反思与发展等多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多种适宜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就必须具备这些专业工作能力,它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
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专业特性,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坚持实践导向,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通过细化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搭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学科之间的融合,将专业核心素养要求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加强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三)执行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
2011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了幼儿园阶段职前培养的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维度来呈现,课程设置从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六个领域展开,专门提出课程开设建议模块并对不同学制的学分做出具体规定,是一个规范、全面、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体现了国家对设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中设置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参照。规范和落实专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是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着力点,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六个学习领域,选择对应的教育课程,用必修加选修的组合方式有序地进行开设,根据学校的专业学制保证学习时间和学分获得。
另一方面,要分析教育课程目标的层级结构,以三大目标领域为根本,以九点具体目标为方向,以三十八条基本要求为抓手层层分解,将每一条要求融进具体的教育课程和活动中去,帮助学生了解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能够按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使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在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是幼儿师范教育的传统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性在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坚决落实这些教育课程,遵循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传统师范教育的优势,锻造学生的专业性,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课程理念贯穿培养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对师范教育办学初心的坚守。
(四)把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体现幼儿教师职业属性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和考试中心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理念和要求,在2011年底制订并发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从测评的角度将前面两者的内容进行整合,细化分类,使其更加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较之以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扩大了考试范围和覆盖内容,变化了考试题型,却并没有指定学习教材或参考书,因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就被视为教育部统一命题的依据,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备考的指导文件。
考试标准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科目中《综合素质》通过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考查学生的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文化素养,重在评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除了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外,还运用简答题、论述题和活动设计题来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原理和学前儿童发展相关理论的掌握,以及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回答问题和陈述等方式现场考查学生的仪表仪态和心理素质,了解其职业认知和思维品质及交流沟通能力。
依据2013年8月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以外,必须要通过考试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因此,考试的通过率成为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评价依据。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要牢牢把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围绕考试内容的三级指标和笔试、面试的具体要求,在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提高考试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来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学生的进步,赢得家长的满意,获得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