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四维解读
2020-03-13董前程
董前程 刘 旭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进入关键期,世界格局出现大动荡,中华民主复兴出现关键机遇。面对新矛盾、新问题,在“以德治国”的战略目标下,习近平新时代德育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德育思想继承创新了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传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为解决在社会价值观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化解道德观念冲突、各异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新方法,成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指明灯。
1 习近平德育思想之基
习近平新时代德育思想不是空中花园,而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优秀传统德育理念的灵活继承为基础,结合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验,“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德育观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宝贵精神品质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曾忧心忡忡地说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1]”这些话从侧面充分地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价值。只有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中的营养,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中优秀德育基因的强大生命力,才能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道德教育的文化自信、思想自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曾这样描述报刊杂志在无产阶级革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报刊把物质斗争变成思想斗争,把血肉斗争变成精神斗争,把需要、欲望和经验的斗争变成理论、理智和形式的斗争,报刊才成为文化和人民的精神教育的极其强大的杠杆。[2]”所以,在新时代做好德育工作不仅是中国社会面对新情况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做好新时代的道德教育,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处理了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德育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基本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灵魂,对马克思主义中的德育思想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充分发扬。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思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习近平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再进步和大发展。
2 习近平德育思想之魂
在科学认识和透彻了解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任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该如何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问题,指明了该如何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问题,为新时代党组织和社会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了有利铺垫和系统准备。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党内人才要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道德教育在其中起到核心战略地位和把关作用。有才无德之人只会败坏党的名声,成为党的隐患。被腐蚀的党员则会成为党内的毒瘤。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时代德育工作,才能让人民放心,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威严,才能杜绝部分毒瘤以过去的成就作为挡箭牌,做不利于国家和人民之事。普通群众只有接受科学的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护航人,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培养人”则是如何落实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活的引擎。但“为谁培养人”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将维护党的领导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将人民的意愿放在首位,为人民服务,才能体现党是人民的党。党是代表人民治国理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习近平新时代德育思想体现了全党全社会德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初心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首次系统论述了“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在十九大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和深化了这一思想。“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功能,摆明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突出地位,极大地扩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范畴。“立德树人”思想体系具有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融合。“立德树人”要从“才”抓起,学习过硬本领,练就过人胆识,才能担当大任,不负人民重托。“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关键点,立德是树人的必要准备,树人是立德的必然结果。立德就要培养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在当今时代,就是要培养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符合人民期望的有用人才。已经树立道德观念的人,会将人民利益、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将价值追求落实到实践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成果,在勇做模范、榜样的同时,积极宣传教育,将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火炬传承下去。
3 习近平德育思想之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德育思想体系的思想内核,是当今中国人民最拥护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精神的有力结合和集中表达。在党和社会道德教育实践中,只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才能更好地建设符合时代要求、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在具体时代背景下的深刻表达,是共产主义事业初心的当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了良好典范,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价值标准,是共产主义者的心灵归属,得到了共产主义者的价值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全党、全民、全军等各领域的重要意义,在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我们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持之以恒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3]”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上不可磨灭的功绩以及新时代德育思想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富强。富不是单个人的富,强不是单个人的强,而是先富带动后富,先强带动后强,从而推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富强。所以我们要建立同一个价值观、人生观,以共同的理想追求实现国家的民主、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在个人心中,集体利益要永远摆在个人利益的前面,关键时刻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学会约束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在共同维护社会固有秩序的同时,积极贡献社会;在自尊自律自强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自由,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相信国家的法制建设和道德标准,遵守法律,尊重新时代道德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以实际行动弘扬宣传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每个个人可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因为我们背后有着强大的祖国。伟大祖国的保护和牵挂永远是我们出国在外、行走江湖最安心的保障。而每个个人也要建立对祖国的忠诚意识,对人民的忠诚意志,切不可唯利是图。维护国家的尊严要像维护自己的尊严一样,维护国家的利益,更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只有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为祖国做贡献,并不必然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体现在平平凡凡的小事上,恪尽职守,做好本分工作。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做精,做成业内楷模、同事典范,不断耕耘自身事业的高度和广度。作为社会一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做到诚信、友善,树立感恩之心、怜悯之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理想目标的新时代公民,成为可以在新时代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宝贵贡献的人。真理是离不开实践的。大道至简,看起来高要求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体现在行动中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个小小的抉择,自我约束的观念,长存感恩之心的态度。泱泱大国,每个个人的一斗米,将铸就14亿斗米的巨大粮库。
4 习近平德育思想之用
习近平德育思想在新时代德育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惩罚违法行为,而在于增进好影响,消除坏影响。[2]”面对新情况、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德育思想作为指导,可以更好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工作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消灭党内外不正风气。而抓好新时代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培养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而道德教育成果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主力军的思想力量和理想目标。只有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一流人才,才能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国家发展的人力资源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教师队伍树立好师德师风,具有仁爱精神,专业知识扎实,坚持好道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在新时代,坚持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落实习近平德育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保障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当代大学生也要严于律己,把习近平德育思想作为道德判断的重要指标,不断修身,努力成长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对社会有利的、对人民负责的有用人才。在习近平德育思想指导下,我们个人要修身立德,从自我着手,使自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心愿。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严三实”中首先提出的便是“严以修身”。修身正是社会个人落实习近平德育思想的重要落脚点和基本要求。党和国家还要做好对榜样人物和榜样集体的表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先进个人和集体的事迹变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过去有一个雷锋同志,现在要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同志。这才是有形的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的写照。习近平德育思想的提出,已经也必然继续在未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不断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严密且前瞻性的习近平德育思想的提出,还必将加快我国道德建设的步伐。当今中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但道德建设并未因此出现不对称甚至落后的情况。这源于一代代中国领导班子对时代要求的深刻认识,对新问题、新情况的专业、冷静的应对。在新时代,习近平德育思想是“以德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新的源泉,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人文特色的重要塑造力量,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德育思想为指导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优异成果本质上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只有坚持以德树人思想理念和方法,坚持知行统一、循序渐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爱和民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只有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德育思想,才能保障社会和谐健康,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共渡难关,共同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赢当前的防疫战、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