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融合思维探讨高职护专生理学教学改革
2020-03-13王秀杰杨惠秋刘春丽邓斌菊
王秀杰 杨惠秋 刘春丽 邓斌菊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核心主题。健康新业态、新模式给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基于我国的护理服务需求,融入课程融合思维,推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积极作用。
1 生理学教学中课程融合因素探索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和不同细胞正常生命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又研究从各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基因分子之前的相互联系和互相作用[1]。因此,生理学课程教学在人文素养、临床思维等护理职业素养培养中蕴含丰富的有益因素。
1.1 融入课程思政 发挥生理学的德育功能
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中均有重要的的德育功能,在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健康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现象是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是护理人员的使命所在。因此,生理学的教学全过程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德育因素。“内环境”是生理学中讲述的重要概念,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和“外环境”是一对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概念。通过该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描述中融入人文因素,既能加强学生对生理学的认识,又能理解个体与团队、小家与大家的密切关系。正如当前“武汉新型肺炎”狙击战出现的画面,国家的强大是小家安居乐业的基础,一帧帧画中出现的逆流而上的身影是保障国家“稳态”基石。另外,在生理学发展中涌现出一批诺贝尔生理学获得者,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获奖者科学探索中故事具备显著的思政因素。如通过分享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获得者马歇尔和沃伦亲自喝下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验证在胃酸环境下有细菌可以生存的故事,既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又能树立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家的敬畏。
1.2 加强生理学与基础医学的融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生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相互关联,教学实施中探索相关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提升护理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3]。生理学所研究的生命活动和生理现象均建立在人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其知识体系与解剖学密切联系,当解剖结构破坏时,引起生命活动现象异常并导致病理变化的出现。如,大动脉弹性组织在动脉血压的形成和稳定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壁结构破坏而硬化时导致高血压。依据知识的连续性将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融合,在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3 生理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讲“理”是生理学课程的主要特征,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讲述中,通过临床案例融合临床专业课程,依托系列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讲“理”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生理中,引入案例:患儿,男,出生2天。胎龄7个月,早产,为顺产。其家长讲述,患儿出现短暂的呼吸困难,嘴唇及面部发绀。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讨论:请根据生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PO2降低、pH下降对呼吸的影响。②试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和生理意义。通过上述案例的引入,使学生既掌握生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又认识生理学课程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生理学教学中课程融合中的困境
2.1 教学实施体系尚未形成
自2008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来,国内部分医学院校从不同维度尝试基础医学课程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融合研究。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生理学课程融合改革的成功经验匮乏[4]。如何构建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融合实施体系,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课程整合”新形势下困扰医学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
2.2 教学观念和方法滞后
以学科为中心,展示学科完整地知识体系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各学科间界限分明,内容重复,表述不一,在护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基础与临床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且限制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基于课程融合思想的问题教学法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教学中案例和问题设置中,能否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掌握知识系统性和提升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统一成为生理学课程融合改革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2.3 缺乏统一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方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明确要求。按照统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高助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实施条件合理定位,有的放矢。在教学改革中,“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6],非此即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困扰生理学课程融合的改革。
3 生理学教学中的课程融合探索
3.1 构建课程融合实施体系
学院组建课程融合指导小组,在深入剖析生理学课程融合因素的基础上,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生理学课程特征为抓手,探索课程融合设计思路。通过文献查阅、交流学习、专家访谈和反复论证,确定生理学课程融合方案,广泛征求校内外医学教育教学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经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后,统一教育教学理念,组建并培训骨干教师实施生理学课程整合教学。
3.2 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生理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广泛的课程融合因素,在课程整合内容的设计中,围绕护理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人文精神、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开展生理学课程融合的探讨和改革。如:在生理学与基础医学课程的融合中,从理论知识的系统为中心,“从结构到功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系统的理论知识,组织学习和记忆,符合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体系。
3.3 以人为本 循序渐进
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临床思维。有研究显示[7-8],以临床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鉴于当前课程融合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在课程融合改革和实施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剖析学生的特征和学院教学实施条件,循序渐进,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从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