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融资服务水平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2020-03-13陈莉芸
陈莉芸
(泉州台商投资区科技经济发展局 福建 泉州 362122)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发展和就业的有效举措[1]。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商环境建设须致力于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及成本。因此,各地持续推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困境,以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一、营商环境下对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导向
我国非常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2018年开始,国务院就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门下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组。2018年以来,国务院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并下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组,陆续出台了《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2020年1月日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总结近年来国内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有效的举措以法规制度进行固化,从体制机制层面作出具体规定。
当前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提升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求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完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及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其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支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不得设置不合理授信条件,不得对部分企业主体设置歧视性标准。
二、企业融资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足、服务意识不强
各地均能认识到营商环境对于当地发展的重要意义,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但仍存在具体工作中将营商环境建设当作一种口号宣传[2],未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即融资问题。
(二)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不健全
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不少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渠道单一[3],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未能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融资对接桥梁,未建立或完善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未能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达成双向融资信息互通。
(三)优惠政策未能落到实处
许多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包括优化融资环境的政策,但存在部分政策针对性不强,细化不够,标准不一,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部分优惠政策倾斜于大型国有企业;部分政策无执行细则;不同行业执行标准有差异;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中小型、民营企业政策享有上限制多,非公经济存在隐性壁垒;当地融资服务部门职责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导致惠企政策未能落到实处,无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未能协调好金融机构与企业关系
若未能协调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则企业难以突破融资难困境,地方政府应主动作为,引导银行金融机构优化产品设计、贷款程序、审批流程、权限等,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融资方案,扭转一味追求国有、大型企业的授信偏好,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体系。此外,还需优化融资担保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地区信用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运作,为企业持续融资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
三、营商环境下的企业融资服务探索
(一)企业融资服务的提升思路
1.保障企业信贷规模供给。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建立健全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考核评价体系及尽职免责机制,做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充分运用政策性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保障企业融资所需的信贷资源;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贷款重组、核销等方式盘活、腾出信贷规模,通过向上争取新增贷款规模、总行直贷项目或单列指标等方式扩大信贷增量供给;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平等对待非公经济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信贷需求做到“应贷尽贷”。
2.鼓励融资产品创新推广。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工作部署,设计应用“无间贷”等无还本续贷、园区贷、小微快贷、快农贷、科创贷等产品,提升产品覆盖面;推广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等权益质押贷款方式,尝试“银税保互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加强制造业龙头企业“一对一”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拓展融资租赁、无形资产融资、“数控一代”等机械设备融资等业务;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4],促成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信息互通对接,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实现全流程、高效率的新型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
3.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平台。发挥省市(县)区各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或企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促进银企充分对接,提高融资达成率;同时发挥当地企业应急保障周转资金作用,及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转续贷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开展“小微企业政银担”等业务,持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完善抵质押登记服务,建立健全不动产、动产、权利等抵质押、转让登记和公示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抵质押登记服务;监督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清除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到企业的融资服务过程中。
(二)企业融资服务的创新探索
1.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创新设计及推广惠农类信贷产品,提高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应用推广“无还本续贷”“小微快贷”等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覆盖广、多渠道、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2.融资服务创新,帮扶经营困难企业。尝试由财政出资建立一定规模的帮扶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委托贷款等方式投资经营困难企业;推进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建设,建造类似“企业信贷产品信息平台”,帮扶企业线上匹配信贷产品并配套优惠政策;组建金融服务等撮合公司,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要素快速顺畅流转。
3.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应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设计“科创贷”等产品,大力支持及保障纳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达成率及便利性,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担保难”等难题。
4.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支持有意向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与绿色信贷管理机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形成企业与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局面。
5.推动银行授信挂钩纳税记录。尝试设计及推广“银税互动”产品,推广类似“诚信纳税贷”等贷款品种,督促银行业机构利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提高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额度。
6.帮扶企业盘活资产。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已建工业房地产所有权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工业项目因基建手续不全等原因无法办理所建房屋所有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增强融资授信条件,增加融资所需的合格抵押物,推动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7.帮扶企业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推动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挂牌上市和再融资,支持企业依法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结语
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投融资环境,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为企业市场主体提供最佳的融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仍需高度重视,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建立健全融资服务平台,将融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搭建好银企双赢的融资对接桥梁,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融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和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