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2020-03-13郑志霖
郑志霖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审计带来了全多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数据环境所带来的机遇进行阐述,从而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针对审计的影响作出分析及策略探究。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简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概念也顺势而生,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环境产生了海量复杂的数据资产,这些数据的集合就是大数据。如今各行各业都对大数据这一研究领域密切关注。一般来说,大数据具有“5V”的特征:庞大的数据样本(Volume);高效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高价值性(Value);真实性(Veracity)。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相比,大数据来源于真实的业务流程,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深度挖掘数据获得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以此帮助如企业管理层等使用者,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决策。因此要关注大数据所隐含的价值而非数据本身。
(二)大数据环境下思维的转变
大数据环境,不仅促使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人们研究方式和工作实务。
由抽样分析向总体分析思维方式的转变。人们通常会采用局部抽样分析推断总体的方法,来应对样本量较大的数据信息。然而,抽样分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在过去,由于数据的储存、分析、记录的水平不完备,再加以成本效益的原则,只能以样本推断总体。抽样分析固有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可能会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影响着最终结论。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分析处理的数据呈井喷式增加,抽样更加难以代表总体,而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使我们掌握总体数据成为可能。一种“样本即总体”的全数据思维变得更为重要且具有可行性。
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求数据间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困难且意义不大。大数据环境下思维最大的转变是关注相关关系的探索,减少对因果关系的挖掘。即无需深入分析“为什么”。大数据环境下,我们发现用相关关系解决问题远比用因果关系更高效,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提供指引和预测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清事物。
由精确性分析向精确性与非精确性并存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以往处理较小数据量时,人们往往更关注于数据的精确性,数据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分析结论的质量。精确性已不再是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所追求的首要目标。面对海量的数据,掌握所有数据的精确性显得力不从心且没有必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
二、大数据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带来数据的新特性和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新方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对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审计作业模式,数据思维的转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一)对审计范围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思维方式的转变极大地影响着抽样审计的生存发展。在传统审计工作中,由于成本效益原则,收集分析所有的审计数据信息不太现实,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大多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数据信息,以推断整体数据信息的情况。但由于业务和数据量的庞大,审计人员又不能全面抽样,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然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总体样本检测成为可能,使得审计工作逐渐能够从海量数据中筛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审计人员不必依赖于原有的重要性水平进行审查,从全面性、总体性方面扩展了审计范围。
(二)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对财务报表进行阶段性或者周期性的事后审计是传统审计方式的典型特征,这种传统的方式较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经管活动与审计结果的不同步性。未必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然而,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不仅要获知企业经营管理准确的信息,更加希望获得与决策有关的时效性较高的重要数据。传统的审计方式存在着固有局限性,大数据环境的到来,为这些局限性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即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了阶段性的事后审计向连续性的事前、事中审计转变,更加体现了大数据对审计的时效性影响,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
(三)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审计技术是实施审计活动过程的重要手段。在过往的审计实务中,一般采取的是检查、询问、分析和函证等传统的审计方法程序。然而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模式中,审计线索具有不可视化、数据化及流动性等特征,审计人员实行的传统审计方法程序已不足以应对大数据环境的需求。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对海量数据管理分析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通过掌握数据处理软件、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分析预测能力来对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审计线索的追查,从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中挖取相关审计证据。大数据的出现,使审计技术朝着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四)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实务工作可以依靠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经过搭建互联网上的云平台,以用来完成对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分析,使得审计人员不再为传统纸质材料所束缚。但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给企业带来新生机,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如云计算系统固有风险、数据透明度风险、数据安全等风险,数据在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等方面的审计风险增大,传统审计下可视化的审计线索逐渐淡化。在大数据环境下,被审计单位面临的新增风险严重影响着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审计环境日渐复杂,审计对象也复杂多样,审计风险变得多样,大数据环境下新增的云系统风险和数据风险使得审计风险也有所加大。
(五)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的到来对审计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要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为审计服务,就要求审计人员在遵循相关的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在重视自身的学科专业性和客观公正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大数据预测和分析评估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质。为获得最佳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的工作就不仅限于掌握数据变化趋势及处理数据的技术,还要在庞大冗杂的数据库中提取重要数据,即与审计业务相关的即时数据。
三、大数据环境对审计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制定大数据审计应用的发展战略规划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是大势所趋,但其应用和发展应与审计行业的自身特点有机融合,制定的大数据审计应用发展战略规划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在战略规划的引领下,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审计理论和实务与大数据环境的有机结合。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审计行业协会应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逐步积累基础性资源,在数据信息、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等各个方面积极推进。如果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专业方面的作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完备的云计算技术、可靠的审计数据资源、充足的云储存硬件设备、并且建立与审计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
(二)完善审计理论和准则,推动大数据审计应用的法规建设
大数据日益影响着各个行业,审计在理论与准则方面必须适时地做出应对。首先,要完善审计的相关理论。就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理论的产生往往滞后于实务,并且与实务相脱节,这是因为审计理论不能适应外部环境,也不能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审计理论发展缓慢,实务实施低效。高效合理的审计理论要优先于实务的产生,并有效指导实务工作的开展,应当完善与审计相关的大数据审计、云计算服务等理论。其次,审计人员要在审计准则和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完成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准则与规范是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审计方法与操作规程的提供者。大数据环境下,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得到企业更多的青睐,使之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产生。目前已有的审计相关准则规范大都是针对传统审计实务的,而对于云系统中的大数据的审计与以往不同,需要有新的准则来规范。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原有的部分审计准则不再适用,需要进行完善原有准则或者重新编制相关准则。
最后,法规建设作为大数据审计应用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依法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基本前提。但是就当前法律环境来看,并没有明文规定大数据审计相关应用技术的规范。审计行业所面临的合法性问题亟需解决,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审计才能依法进行,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
(三)推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应用
审计方法的创新要与大数据技术应用有机融合。其一,促使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充分利用。在井喷式增加的海量数据资源中,对审计有意义的数据并不多,并且这部分有价值的数据通过传统的处理方法无法有效筛选出来,需要根据所设定的审计目标和目标事项的关联程度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缩小数据审计范围,之后再实施相应的审计。其二,推动持续审计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审计人员有时会面临最新收集的数据资源与审计报告结论相悖的情况,究其原因,数据更新快、时效性强,但是审计实施时间较长或者审计程序虽结束但是审计报告不能及时出具所导致,因此,持续审计对于已采用云服务的企业是明智之选。持续审计通过获取实时的审计关联数据并与原数据资源更新速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审计结论合理;持续审计的连续性的特征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及时的从数据库中获取最新数据资源,掌握动态数据。其三,积极推动审计云数据系统的建设,云数据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将不同渠道的审计数据大批量储存,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获取实时动态数据的同时,也解决了各个审计单位信息不互通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节约了审计成本。
(四)对于审计人员的大数据的利用能力要求更全面
大数据的发展,对审计人员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数据环境下,由于企业的数据信息变得纷繁多样,目前审计团队及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对审计知识的认知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提出的综合能力要求,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审计方法也不再适用,审计人员的数据搜索分析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在大数据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使用数据处理分析等信息技术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由此保证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计算机审计工作需要适应时代背景下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应有的软件硬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知识,掌握数据获取、分析的技术,提高核心技术能力,适应变化多端和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
结语
大数据环境的到来,给审计理论与实务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大数环境对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的影响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现时代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大数据环境与审计工作的不断融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性,也使得我们的审计实务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