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探究

2020-03-13荆新瑜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块金融能力

荆新瑜 任 梦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推出以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政策与金融技术两相结合,使得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同时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若干新兴细分领域如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以拍拍贷为典型代表的P2P网贷、以京东众筹为首的众筹、以及电子货币等。同时基于长尾人群市场化的个人信息系统也逐步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广泛应用也在塑造互联网金融新的发展模式及业态。这些新的转型及变化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金融教育应培养既具有传统金融专业知识结构又具有互联网金融新思维、新技能的专业型、复合型、互联网应用型的金融人才。因此建立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高校金融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课及互联网金融专业改革及创新实践以应对这种新的变化。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

二、互联网金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科技跨界融合形成的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与传统的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存在极大的不同。互联网金融业态主要包括传统行业线下与线上转型,新兴互联网领域如第三方支付、众筹、个人征信、P2P网贷,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应用以及互联网金融新的监管。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群体、服务特点、服务产品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具有了技术性、普惠性、小微化、长尾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运营能力、信息收集及发布能力、新风险管理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网络技术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市场急需集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运营能力、信息收集及发布能力、新风险管理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网络技术能力于一体,能应用、善创新的高端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从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看,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设立互联网金融专业,仅仅是在经济专业或者金融专业下开设互联网金融概论这门课程。而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校大都缺乏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仅仅是作为传统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个补充。其结果是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培养浮于表面形式。学习过后学生依然不能掌握互联网金融理论创新知识,不熟悉互联网金融业新兴业态的运作模式,互联网金融相应的新知识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胜任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工作或者毕业生最后只能从事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中较为低端机械性的岗位。

(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及课程设置的原因,高校教师在互联网金融教学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PPT授课模式,教师只是刻板的讲解知识点介绍互联网金融中新兴领域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的定义、分类、特征、业务模式、存在的风险、监管,传统金融银行、券商、保险线上线下转型及纯线上模式的探索,以及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概念性知识。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造成教师机械的教学,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对于互联网金金融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也被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所稀释,在此情况下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更何谈把学生培养成集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运营能力、信息收集及发布能力、新风险管理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网络技术能力于一体,能应用、善创新的高端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师资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高校教学改革,对金融专业教师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跨学科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课程相对传统的金融学课程,更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创新性,需要互联网金融授课教师具备更为全面且紧跟行业发展动态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体系、包含大数据、区块链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力和能够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但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全面,其知识体系都是基于传统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的学习研究积累且大部分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仅仅是基于传统银行、券商、保险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技术及应用能力也是通过授课教师不断参加金融科技教学论坛及培训取得。从上述情况看授课教师师资仍需加强。

三、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晰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而是应该根据目前互联网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结构来确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从智联招聘、猎聘网及我国互联网人才研究报告中可以分析出目前,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人力资源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互联网金融新业务运营、互联网金融新型营销与管理、风险管理与控制、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区块链应用等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就要求各大高校立足于市场的人才需求缺口及需求趋势,准确定位且明晰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新知识结构与新复合能力。新知识结构有(1)通过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传统金融业态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主要模式、新的趋势、存在的问题等。(2)重点掌握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网络贷款、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特征、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盈利模式、最新发展趋势及监管要求。(3)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数据金融、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相关技术原理及金融应用。(4)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监管。在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新能力,通过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集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运营能力、信息收集及发布能力、新风险管理能力及互联网营销能力、网络技术能力于一体,同时具有诚实守信、专业胜任、合作敬业等职业素养的能应用、善创新的高端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克服目前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的缺陷结合以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为主导的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完善需要强调用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实战能力。突出互联网金融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与科学性,互联网金融教学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个部分,并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理论课程体系主要采用公共基础课程跟模块专业课程两部分。实践课程体系由课程实验室实训和企业实习基地实训两部分构成。一方面,通实验室实训课程,模拟互联网金融实际工作场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实际互联网金融工作技能,提升互联网金融各种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公共基础课程即为互联网金融概论。而互联网金融的模块课程分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认知与设计课程、互联网金融营销课程、金融科技类课程及互联网金融监管课程。

互联网金融产品认知与设计课程包含在传统金融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众筹、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货币、互联网征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金融产品和互联网创新形式的金融产品,同时,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熟悉金融各产品的交易的规则,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同时通过研究各类金融产品及市场发展的历程和新的变化来预判其发展的趋势,从而把握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脉搏,提升学生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设计能力。(2)互联网金融营销及管理技能模块这一模块包括互联网新媒体金融营销实务、互联网消费者心理学、互联网客户关系管理、互联网财富管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线上未见面的、复杂的长尾客户的消费心理、掌握沟通和谈判的策略和技巧,具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营销能力。(3)金融科技类及编程类课程,高校金融科技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强化金融科技知识,注重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块开设的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的金融应用、Python编程及应用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专业课程与实验课相结合的形式甚至是只设置实验课程。

(三)改革互联网金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仅靠我们传统课上PPT讲授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或者课上PPT教授基础理论加传统实验课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及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互联网金融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1)案例教学法,注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性与动态性,加强对创新前沿与事件的关注,实时关注业界创新动态与监管动向,对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案例进行讲授,使得学生能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沿知识。比如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我们除了讲述支付宝、财付通这两个学生耳熟能详综合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盈利模式外,我们还需要引入拉卡拉、联动优势比较有发展特色的公司的案例,从而使得学生对第三方支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2)模拟演示体验教学,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人手中都有智能手机而每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的专属APP,通过模拟演示体验教学的方式来展示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平台、网络借贷平台、财富管理平台等领域典型平台的产品分类、运营模式、互联网营销、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在各个环节中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区块链的应用。比如在互联网保险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下载众安保险的APP,来展示我国首家落户的纯线上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主要的保险产品、其营销模式、产品定价、风险管理以及在保险领域需要关注的客户是如何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及理赔服务,以及如何应用金融科技的大数据挖掘及分析能力进行精准营销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怎样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反骗保反保险欺诈行为,在产品设计、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各方面取得优势。(3)小组协作,在互联网金融教学的课内及课外加强小组协作,可以分班级分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和新媒体金融营销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及特殊情况(如疫情)需要,开发互联网金融网络课程、互联网金融相关微课、SPOC和MOOC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5)大力开展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众筹)运营实验课、金融科技实训操作训练,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6)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双向发展的结果,在其快速发展与渗透的过程中,违规营销、逃避监管、欺诈跑路、旁氏骗局等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两年来的P2P网络贷款跑路现象尤其严重,因此互联网金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价值引导,加强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以及防范金融诈骗教育。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素养是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互联网金融是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实时性的跨专业学科。因为互联网金融学科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理论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跨学科教学能力。目前互联网金融教师不完全具备上述能力,因此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教学目标的完成,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在教师队伍培养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校内互联网金融课程小组或者高校互联网金融教学联盟小组,在交流备课经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可以共享业内互联网金融最新动态、报告、网课等使互联网金融教师的教学内容保持实时性。(2)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新产品和新模式时聘请互联网金融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工作使教师最快速了解和掌握金融行业实践技能。(3)鼓励参与互联网金融教学的老师申报及参与互联网金融学科教改课题,强化自身的研究方向,做到教研互补。(4)鼓励互联网金融教师利用寒暑假可以到学校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实习基地去挂职锻炼,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互联网金融教学软硬件设施及实习基地建设

在互联网金融教学中,实践性放在培养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首要位置。高校应该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包括:大数据金融实验平台、区块链金融科技实验平台、金融数据集成平台。以真实应用案例为背景的教学资源、案例对象的真实数据、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实战工具,再配套线下学习教具,满足院校互联网金融实践课程教学要求。同时,学校应该利用广东中心城市深圳及广州互联网金融飞速且深入发展的优势,在创建学生互联网金融实习基地上进行突破:第一、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特点和工作岗位特点搭建涵盖互联网金融包涵的众筹、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等有特色的典型的实习基地,通过学生的实习,及所实习单位的用人所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内容,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区块金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