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2020-03-13左效艳冯小霞

军事护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空运伤员发文

左效艳,冯小霞,董 燕

(解放军第960医院 南院护理部,山东 济南 250031)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未来战争的样式和特点将不断发生变化,伤员的救治后送及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伤员快速高效空运后送的同时,确保后送途中伤员安全,可大大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甚至可能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1]。然而,伤员空运后送不同于地面伤员的后送 ,伤员在空中可受到低气压、缺氧、晕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导致伤情突然变化;尤其是直升机飞行中,颠簸、噪声等因素对病情观察、技术操作等产生很大影响[2-3]。因此,在空运后送途中如何确保伤病员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了解我国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为今后对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选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空运后送”和“安全”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时限为数据库建库之始至2018年9月。

1.2 文献筛选 运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检索所得的文献进行管理及剔重,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排除与主题不符文献。

1.3 文献分析 运用NoteExpress、Excel2016对研究纳入的所有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分类,对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基金支持、空运后送中伤员安全管理措施及训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及期刊载文量分布 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34篇,经过剔重、阅读摘要及查看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86篇文献。从1983年发表第1篇相关文献开始,2000年以前累计发文量仅12篇,直到2010年以后发文量逐渐递增,2001-2010年发文量为26篇,占总数的30.23%;2011年以后发文量为48篇,占总数的55.81%。通过整理发现,文献主要集中发表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3篇,占15.12%)、《人民军医》(13篇,占15.12%)、《空军医学杂志》(10篇,占11.63%)、《解放军护理杂志》(5篇,占5.81%),其他20种杂志每种只发表1篇相关文章。

2.2 作者分布 本研究纳入的符合标准的文献共86篇。作者人数分布:1人20篇 (23.26%),2人7篇(8.14%),3人22篇(25.58%),4人14篇(16.28%),5人9篇(10.47%),6人6篇(6.98%),7人8篇(9.3%)。该领域的研究者较为集中,发表2篇及以上的学者有27位,其余学者在该领域仅发表过1篇。

2.3 基金支持情况 86篇文献中4篇(5%)文献有基金支持。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2.5%),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项(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1.25%)。

2.4 研究内容 精读所有文献,对空运后送过程中伤员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归纳,主要涉及15个方面,按构成比高低排序,前3位的管理措施累计构成比为97.68%,详见表1。在空运后送训练中存在问题,主要是后送模拟训练难度大、救护人员能力不足、实战训练效果不佳、后送体系不完善及装备配置尚未规范等方面,文献提及率分别为33.72%、23.26%、17.44%、 11.63%、9.30%,详见表2。

表1 空运后送途中伤员安全管理措施

表2 空运后送训练相关问题

3 讨论

3.1 我国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发展速度和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看,伤员空运率一般达到 80%~90%,个别战例可高达 95%以上[1],空运后送已逐渐发展为主要后送力量。但从本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情况看出,每年发文量虽逐渐递增,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在空运后送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发展比较缓慢,35年间平均每年发文量仅为2.46篇;2011年之后虽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发文量亦仅为48篇,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空运后送中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未来战争呈现出全时空、全领域、高杀伤效能等特点,给战时卫勤保障增加新难度,提出新挑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当代战争特点,以伤员在空运后送途中安全管理为出发点,增加研究深度,全方位确保空运后送途中伤员安全。具有较“权威”的高产作者群以及相对持久、稳定的论坛是一个专业领域内核心结点形成的必备条件[4]。本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空军总医院发文量较高(41篇,占47.67%)。北京地区是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总体发文量最集中的地区,可视为研究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核心群体,并形成绝对优势。引文是期刊论文重要的理论来源,也是作者吸收、利用信息的载体,反映了论文的质量、深度和科学依据[4]。经文献计量学分析,所纳入文献的中文引用率高于外文,说明国外有关空运后送中伤员安全管理尚未被我国学者充分利用,可能会限制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同时,所纳入的86篇文献中受基金资助文献仅占5%,低支持率的研究导致经费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研究深度及研究手段。

3.2 空运救援队伍培训和空中医学救援模式有待规范 区域性空中救护体系的建立是提升国家和军队急救医学水平的必由之路[5],国外空运医疗救护培训发展迅速、规范,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空运救护网最为密集、最为发达的国家,国土内任何地点都可以在15 min内得到空中医疗救援服务[6],其空中医疗救护标准已成为世界性的行业标准[7]。美国为加速空运救援的发展,成立各种组织,如空中医疗专家转运协会(Air Medical Physician Association,AMPA)、空中及地面护士转运协会(Air Surface Transport Nurese Association,ASTNA)等,他们都在推动美国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在本研究文献中,笔者对各医疗机构在空运后送途中伤员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统计,其中仅有32篇(15.24%)文献涉及“培养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培训演练”相关内容,并且各研究单位只是针对本单位特点制定各自的培训规范、流程,按照各自内部教材和管理操作要求进行训练,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纲要和临床操作指导,经验介绍和做法体会的文献居多,86篇文献只有2篇文献研究空运医疗救护培训体系的构建,苏迅课题组[8-9]分别对我国飞行护士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我国空运后送专业护士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两篇论文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权威性较高,但研究仅涉及到知识的选择和课程模块的学时,尚未涉及到具体的教学训练与实践效果。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空运医疗救护标准化培训体系重要而紧迫。

3.3 空运救护模拟环境训练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美军坚持以战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空运后送救护系统。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军曾使用“鱼鹰”旋翼机将 240 km 外的伤员在 90 min 内救回,体现出强大的空运后送能力[10]。在我国,部分军队医院编制了空运医疗队,但其接受的科目训练缺乏针对性、“实战化”从表2可以看出,在空运后送训练存在问题中模拟训练问题比较突出,提及率为33.72%,主要问题集中在未建立与空运医疗后送环境中伤员的救治需求相适应的训练内容。今后应注重对空运医疗后送人员的训练,建立空运医疗后送人才培养长效机制[11];形成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集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争行动空运医疗后送于一体的系统行动预案[12];定期组织高风险、高仿真的“实战化”模拟后送训练,提供战术、化学、生物或辐射等方面的安全防护培训[13-14],确保空中医疗后送训练的实效性,提升伤员救治水平。

3.4 空运后送过程中防止伤员二次损伤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待完善 由于空运环境下的医疗救护相较于地面卫勤保障难度更大,狭窄的机舱、颠簸、噪音等会影响医疗队员的急救能力[3],飞行中的低压环境、飞机起降等造成的加速度和海拔变化,也会对伤病员的生理指标产生影响[15],甚至造成伤员二次损伤。文献中也多次提及因飞机颠簸、物品移位等造成患者二次损伤,但没有具体描述所采取的措施,相关性研究及发明专利较少,今后应加强空运后送途中伤员的安全管理,根据不同伤情妥善固定伤员,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在转运后送过程中所有通讯请求必须加密后传递,避免敌军截获,快速发动袭击,对伤员及医疗后送队伍造成二次伤亡[16],确保后送伤员安全到达救治机构。

未来战场,空运医疗后送将成为立体救护、联合运送的主要方式,对空运医疗后送伤员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后送救护成功率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实战,深入探索适合我国空运后送救护的训练模式,努力提升我军在复杂作战环境下的空运医疗后送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空运伤员发文
空运来的桃花节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双十一”采购忙——话说液体空运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