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疼痛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0-03-13朱婷婷黄莹李莹李娟何宁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程序化骨科髋关节

朱婷婷 黄莹 李莹 李娟 何宁(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髋关节炎是骨科高发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负重不均衡而导致软骨变性、骨质结构改变等问题,引起疼痛、肿胀、积液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及工作状态[1]。骨关节炎是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识别关节痛、晨僵等早期症状可及时缓解病症,对终末期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提供个体化、梯度化的治疗方式。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CT 影像检查可掌握髋关节炎患者病变情况,对病症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结合CT 影像检查实施手术具有显著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是临床普遍现象,为了避免术后疼痛造成的感染,为患者提供科学护理措施可控制并发症。传统常规护理仅注重疼痛及感染预防,缺乏一套系统性的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术后康复水平[2,3]。“程序化”疼痛护理注重操作流程的标准性与针对性,根据患者实际病况拟定护理方案,采用程序化护理比常规护理能起到更好的止痛效果。本次结合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录的100 例资料,展开分组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录的100 例髋关节炎患者资料,年龄范围35~67 岁,平均年龄52±2.8 岁;其中,男58 例,平均年龄54±1.9 例,女42 例,平均年龄50±2.2 例。CT 影像检查均符合髋关节炎症状,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积液、软骨磨损、骨刺增生、关节变形等,多数患者为2 种以上症状并存。纳入标准:经药物治疗无效,炎症严重患者;患者经沟通交流,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排除标准:炎症轻微,无需手术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经沟通,放弃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分组

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 例,所有患者均结合CT 影像学检查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一般的止痛治疗,对患者采取相应检查,提前做好护理准备;术后关注体征变化情况,注重疼痛评估及镇痛处理操作,做好相关指标记录。观察组采用程序化疼痛护理,成立程序化疼痛护理小组、开展知识教育、实施疼痛护理方案,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护理干预。

1.2.2 疼痛评分

术后72h 回访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从术前、术后24h、48h、72h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V A S评分标准:(1)0 分:无痛;(2)<3 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3)4 分~6 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4)7 分~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VAS 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经过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问诊,髋关节炎患者近1 个月反复髋关节疼痛,CT 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赘形成,髋臼缘增生,髋关节间隙变窄。本次结合VAS 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见表1,由专科护士完成疼痛评估表记录与检查工作,观察组术后72h 内各阶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3.讨论

近年来,髋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是临床多发性疾病,手术是治疗骨科重症患者的最佳方式。基于影像研究与应用技术快速发展,CT 技术在骨科临床诊治中得到普及应用,将其配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具有显著意义[4]。本次患者术前结合CT 检查可以掌握骨赘形成、髋臼缘增生、髋关节间隙变窄等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患者日后复查结合CT 影像结果,也可实时调整护理方案,促进髋关节组织功能康复[4]。随着骨科手术操作日趋复杂多样,结合CT 检查编制护理方案是不可缺少的,这将提高疼痛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方案。

程序化疼痛护理是根据骨科患者术后康复需求,按照特定流程采取的标准护理流程,从病情观察、小组讨论、方案设计、执行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疼痛护理方式[5,6]。本次程序化疼痛护理,具体护理方法:(1)成立小组。我院骨科科室成员组建程序化疼痛管理小组,包括: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患者入院即开展疼痛评估,除了镇痛处理外,及时采取止痛镇痛方式;组建“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程序化的疼痛管理小组,每位成员负责相应的疼痛管理工作,接受专业培训及操作训练[7]。(2)知识教育。术前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相关流程及步骤,缓解紧张、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心;与患者保持交流沟通,掌握疼痛程度及护理需求,做好疼痛评估及管理工作。(3)疼痛护理。经常关注和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准确动态评分,实行个性化镇痛方案;对疼痛肢体进行按摩,采用冰袋对患者局部进行冷敷,减轻局部肿胀和出血;讲解减轻疼痛方法,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等;遵医嘱给予静脉、口服、外用等不同途径的镇痛药物,使用镇痛泵者做好镇痛泵护理[8,9]。连续动态评估疼痛,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并做好记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屈髋、屈膝及行走练习等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基于护理学科研究深入开展,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更加趋于程序化,按照设定程序及操作流程完成护理工作,这是未来护士人员需掌握的专业技能[10]。鉴于术后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程序化护理结合CT 检查拟定个性方案,围绕疼痛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可从根本上消除关节疼痛,促进关节组织活动能力恢复,为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了帮助。“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状态的主要因素,术后解决疼痛问题是护理工作重点。相比早期常规护理模式,程序化疼痛护理具有系统性、程序性、针对性特点,成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缓解疼痛的有效方式。本次研究说明,程序化疼痛护理作为高质量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一整套完善的护理提流程,最大限度抑制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干扰。

猜你喜欢

程序化骨科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