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分析

2020-03-13李秋杏

医药前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免疫性国药准字淋巴细胞

李秋杏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在所有出血性疾病中约占33.33%。该疾病的发生与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有关,患者常伴有皮肤黏膜出血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1]。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11 月我院接收的86 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45.17±1.39)岁,病程3~23 个月,平均病程(13.14±1.41)个月,骨髓巨核细胞数12~98 个,平均细胞数(55.27±1.42)个,Khellaf 出血评分2~14 分,平均评分(8.37±1.52)分;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5.23±1.41)岁,病程3~24 个月,平均病程(13.20±1.45)个月,骨髓巨核细胞数12~100个,平均细胞数(55.32±1.40)个,Khellaf 出血评分2~15 分,平均评分(8.42±1.57)分。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 年版)》[2]相关诊断标准;②骨髓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③对本次药物无过敏反应;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处于乙型、丙型肝炎活动期;②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急慢性感染;③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④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癍、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⑤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即医护人员为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514 生产厂家: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40mg/d,血小板计数(PLT)上升至(30~100)×109/L 后,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12020123 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医护人员为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产素(国药准字S20050048),1.5 万U/次,血小板计数升到80×109/L 后,停止给药。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周。在治疗过程中,除本研究药物外,两组患者均不能使用其他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如患者鼻腔、口腔或内脏等部位出现严重活动性出血,可酌情予以血小板输注和止血药物对症治疗,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予内科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断标准:完全显效(CR):治疗后,无出血症状,PLT ≥100×109/L;有效(R):治疗后,无出血症状,PLT >30×109/L,或者PLT 增长值超过基础值的2倍;无效(NR):治疗后,仍有出血症状,PLT <30×109/L,或者PLT 增加值不足基础值的2 倍。确定为CR 或R,至少应检测两次以上,检测时间至少间隔一周。总有效率=(CR 例数+R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PLT 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约15mL,放在EDTA 管中抗凝,半小时内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 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19+和CD20+水平。③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钾血症、血糖升高和失眠等。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PLT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PL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PLT 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PLT 水平对比(,×109/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PLT 水平对比(,×109/L)

2.3 两组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对比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和CD19+/CD2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CD4+和CD4+/CD8+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CD8+和CD19+/CD20+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对比()

表3 两组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尚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讨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出血风险增加和循环血小板减少为特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研究[3]发现,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小板生成素将随着血小板的减少而增加,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生成素不会随之变化,因此难以形成弥补性机制。本次研究采用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血小板生成药物,属于内源性细胞因子,通过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的功能,调控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血小板释放,从而达到提高血小板水平的目的。相关研究[4]发现,血小板生成素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对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多倍体巨核细胞的发育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促进血小板计数升高。临床研究[5]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处于紊乱状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可抑制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成熟,提高调节性T 细胞功能和数量[6]。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协同作用,可从不同方面调节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增加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控制效果,以及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用药安全性高[7]。

综上所述,血小板生成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良好,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免疫性国药准字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