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
2020-03-13胡琳王国星
胡琳 王国星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PHC 的发病率逐渐增多[2]。该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确诊时基本已发展至中晚期,实施手术治疗的几率不大,因此较多病例选择经肝动脉进行介入治疗[3]。且相关报道指出,采取经肝动脉化疗灌注能够有效消灭肿瘤细胞,所以提出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4]。因此,本文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 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6 例;年龄31~81 岁,平均(57.53±5.84)岁;肿瘤最大直径4~12cm,Child-Pugh 分级A 级6 例、B 级11 例、C 级18 例。实验组男30 例,女5 例;年龄29~79 岁,平均(55.34±5.15)岁;肿瘤最大直径5~13cm;Child-Pugh分级A 级8 例、B 级12 例、C 级1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导管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在肿瘤动脉中置入4F-RH 导管,采取栓塞剂碘化油进行动脉栓塞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明胶海绵碎末实施治疗,根据肿瘤造影染色是否消失确定治疗效果。
实验组采取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选择30~40mg 洛铂+40~60mg 吡柔比星+4mg 雷替曲塞+10~20mL 碘化油制作乳剂的方案,同时采取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灌注化疗术进行治疗,治疗时间0.5h 以上;之后再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塞剂应选择上述的化疗药物与碘化油制作的乳剂。
1.3 观察指标
(1)远期疗效:(1)以开始治疗为起点,对比两组患者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在1 年、2 年、3 年后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Child-Pugh 分级的标准为:A 级5~6 分,手术危险系数低,且患者预后良好;B 级7~9 分,手术危险系数中等,预后一般;C 级10 分以上,手术危险系数高,预后较差。(2)对不同肿瘤直径患者在1 年、2 年、3 年后的疗效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1 年后生存情况对比
两组Child-Pugh A 级、B 级、C 级患者1 年的生存率对比,采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1 年生存情况对比[n(%)]
2.2 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2 年后生存情况对比
两组不同Child-Pugh A 级、B 级患者2 年生存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hild-Pugh C 级患者生存率48.47%,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2 年生存情况对比[n(%)]
2.3 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3 年后生存情况对比
两组不同Child-Pugh A 级、B 级患者3 年生存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hild-Pugh C 级患者生存率31.43%,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3 年生存情况对比[n(%)]
2.4 肿瘤直径<10cm 患者1 年、2 年、3 年疗效对比
两组肿瘤直径<10cm 的患者在1 年、2 年、3 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直径<10cm 患者1、2、3 年生存率对比[n(%)]
2.5 肿瘤直径>10cm 患者1 年、2 年、3 年疗效对比
实验组肿瘤直径>10cm 患者1 年、2 年、3 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肿瘤直径>10cm 患者1、2、3 年生存率对比[n(%)]
3.讨论
原发性肝癌通常都有双重的供血途径,肿瘤的中心地区主要是肝动脉供血,较为活跃的生长边缘地带则是门静脉供血[5]。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且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如果患者仅仅只是接受对症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则小于3 个月[6]。现阶段,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帮助患者延长其生存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主要是通过微导管技术,将抗肿瘤的药物注入肝癌的供血动脉中,并对向癌细胞供血的动脉采取栓塞的治疗方式。此治疗技术对肿瘤的供血能起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肝脏组织的完整性起到保护作用。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Child-Pugh A 级、B 级患者在1 年、2 年、3 年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 C 级患者1 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 年、3 年实验组Child-Pugh C 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10cm 患者在1 年、2 年、3 年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直径>10cm 患者1 年、2 年、3 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肝脏多为双重供血,因此单纯栓塞肝动脉,一般无法有效的消灭肿瘤,其次,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还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在吸收、代谢化疗药物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远期临床疗效相仿,但是对肿瘤直径>10cm 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