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探讨
2020-03-13蒋保华金磊张莎莎
蒋保华 金磊 张莎莎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介入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产科剖宫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瘢痕子宫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呈现逐年不断递增的发展趋势[1,2]。本文研究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2020 年5 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8 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9.4±2.8)岁;发病时间4~13 周,平均(7.3±0.9)周;距前次剖宫产时间1~6 年,平均(2.7±0.5)年;治疗组患者年龄22~39 岁,平均(29.1±2.7)岁;发病时间4~15 周,平均(7.6±0.8)周;距前次剖宫产时间1~6 年,平均(2.5±0.7)年。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治疗组采取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选择经皮改良Seldinger 股动脉穿刺,在触及到患者的股动脉搏动点之后对血管的大致走向进行确认,同时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并对局部皮肤进行妥善的固定。选择股动脉经腹股沟下端0.5cm~1.0cm 之间的位置作为穿刺进针的位置,套管置入之后可以将穿刺针拔出,同时还要插入导丝,在实施B 超检查之后,对子宫动脉血供情况进行确定。导丝置于患者子宫动脉,按照30mg/m2比例给予甲氨蝶呤,通过高压推注的方式注入子宫动脉,观察血液供应情况,随后再将甲氨蝶呤(20mg/m2)和明胶海绵微细颗粒注入到患者双侧的子宫动脉内部,直到子宫动脉血流信号完全消失,可以以缓慢的速度拔出导丝,同时撤离导管,在加压状态下实施包扎。手术操作完成后实施抗感染治疗,24 小时内在B 超的引导下完成清宫手术,术后观察妊娠组织与胎儿肢体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实施二次清宫手术。对照组单纯实施清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情况;(3)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和β-HCG 水平;(4)病情治疗效果;(5)对治疗方案满意度。
1.4 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无效:腹痛、出血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症状用药仍然未见任何好转,血清HCG 检测结果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进一步升高,或改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有效:腹痛、出血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症状用药有一定的缓解,血清HCG 检测结果虽然没有达到正常范围,但下降程度超过50%;临床治愈:腹痛、出血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症状用药后彻底消失,血清HCG 检测水平已经下降至正常范围内[3]。
生活质量:采用SF-36 于手术前后分别评价生活质量,最高分为100 分,包括8 个方面的36 个问题,分数越高则说明质量越理想[4]。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仅有1 例(5.6%),对照组4 例(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和β-HCG 水平
两组术后SF-36 量表评分高于术前,β-HCG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和β-HCG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和β-HCG 水平比较()
注:t1、P1为治疗组术前术后组内比较,t2、P2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组内比较,t、P 为两组术后组间比较。
2.4 病情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病情治疗总有效率[n(%)]
3.讨论
有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宫颈妊娠相比较而言,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发生率水平要更高一些,目前临床上对于导致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对产妇的子宫内膜与肌层造成一定的损伤有关[5-7]。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8-10]。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充分说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大幅度改善β-HCG 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本次观察例数太少,要论证这一结论还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