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 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2020-03-13张华国郭云虎
张华国 郭云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普外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占胆石症患者的15%。手术取出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但部分胆总管结石直径较大,腔镜下取出难度较大,若选择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取出结石,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1]。长期以来,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T 管引流术是治疗该疾病的经典方式,但T 管的留置会导致胆汁流失,增加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和躯体不适,严重者需二次手术[2]。有研究表明,LCBDE+胆总管探查术,前者将胆道镜置入胆囊管,明确结石位置,无需切开患者的胆道方可完成手术,后者将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后,方可实施一期缝合,有效避免因留置T 管所带来的弊端[3]。基于此,本文探究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 管引流在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中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于我院行LCBDE+LC 的9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予以T 管引流53 例,设为SH 组;胆管一期缝合43 例,设为SG 组。本研究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SG 组:男23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4.38±3.15)岁,胆总管直径(12.88±2.33)mm,平均病程(6.33±2.02)年,合并症:高血压10 例、糖尿病6 例、冠心病3 例,支气管哮喘2 例,直肠息肉1 例;SH 组:男30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4.55±3.24)岁,胆总管直径(12.92±2.26)mm,平均病程(6.41±2.11)年,合并症:高血压12 例、糖尿病7 例、冠心病5 例,支气管哮喘1 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MRCP、B 超等经影像学检测,联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诊断明确确诊为单纯性胆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者,且无腹部手术史者;(2)无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胆总管直径≥10cm;(4)胆管炎症轻,无明显水肿者;(5)Oddi 括约肌功能良好,胆总管下端通畅者。排除标准:(1)伴有重症胰腺炎、化脓性胆囊炎者;(2)并发肝内胆管结石,且难以取出结石者;(3)胆管畸形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前6~8h 禁食水,Trocar 四孔法置入,胆囊三角游离后,充分暴露胆囊管、胆总管,并钝性分离,夹闭远端胆囊管,均取头高足低位,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1 SH 组 予以T 管引流。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在患者的脐下缘处建立气腹并作为观察孔,气腹压力为12~14mmHg,体位改为向左侧卧30°、头高足低位,操作孔:剑突下置入10mm Trocar,并在患者右腋前线肋缘下2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 均置入5mm Trocar,暴露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显露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2.0~3.0cm 长,沿胆总管纵轴方向采用电钩切开胆总管前壁1.0~2.0cm 长,剑突下 Trocar 下伸入胆道镜,行LCBDE 术,取出结石。并基于结石不同情况,予以不同方式取出结石,常规采用:机械取石法、碎石法、水冲取石法。取出结石后,胆管内置入T 管,用4-0 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患者的胆总管前壁,切除胆囊,在温氏孔处留置引流管1 根。T 管远端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穿刺孔处引出。
1.2.2 SG 组 体位及Trocar 布局均同于SH 组,胆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后胆管内不置入T 管,胆管切口予以一期缝合,在腹腔镜下,用4-0 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患者的胆总管前壁,针距2mm 左右,最后切除并取出胆囊,在温氏孔处留置引流管1 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胆管炎、胆漏、结石残余、术后半年结石有无复发)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G 组患者的胆红素恢复时间于SH 组无显著差异;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少于SH 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SG 组患者胆管炎、胆漏、结石残余、结石复发并发症发生率(2.33%)显著低于SH 组(22.68%),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率较高,且具有起病急、病情重,需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增加患者出现胰腺炎、肝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LCBDE手术方式是治疗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结石的最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势,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效果。术中胆总管内留置T 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为术后残余结石预留了胆道镜取石的有效通道,但常规进行T 管引流时,易出现术前探查不细致、术中胆总管结石遗漏等现象,增加住院时间的同时,为患者增添诸多不便[5]。
本研究表明,除SH 组与SG 组患者的胆红素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外;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SH 组;SG 组患者胆管炎、胆漏、结石残余、结石复发并发症发生率(2.33%)显著低于SH 组(22.68%)。可能原因:T 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增加T管固定所用的手术时间,T管易导致胆道感染,T 管胆汁外引流易导致胆汁等消化液的大量丢失,使得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阻碍了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一期缝合方式可以最大限制对腹腔肠管及胆管的异物刺激反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更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各项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有研究表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结石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7]。但因关于胆道结石疾病术后胆道狭窄、胆汁漏等疾病发生,可能会涉及的多种因素尚未明确,本文病例数选择量较小,研究方式有限,为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方式选择,还需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的治疗依据。
综上所述,胆总管一期缝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各指标的恢复,疗效显著高于T 管引流,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