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筛查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13赵传传张聪通讯作者刘英战
赵传传 张聪(通讯作者) 刘英战
(1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徐州 22101)
(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 江苏 徐州 221003)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临床中,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一般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相对较小,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易导致患儿死亡[2]。心脏彩色多普勒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在心脏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文分析了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筛查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1 月—2017 年12 月徐州市贾汪人民医院出生的所有早产儿,男213 例、女176 例,共计389 例。胎龄:<28 周3 例,28~32 周140 例,33~37 周246 例。体重<1000 克4 例,1000~2000 克148 例,>2000 克237 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IVID E9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为6S 心脏探头,频率在3~7MHz 之间。依次检查早产儿的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剑突下四腔心切面以及胸骨上窝主动脉弓切面,检测心脏及大血管的位置关系,测量各个腔室内径比例,观察心功能,测量房室内径大小以及左右心室室壁厚度;观察瓣膜的厚度及活动度,观察房室间隔有无出现连续中断的现象。观察血流的性质及方向,注意观察瓣口有无出现返流,大血管以及房室间隔有无分流。按照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单纯室间隔缺损和单纯房间隔缺损;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主动脉弓中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室发育不良、右室双出口、单心室、左室发育不良、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三尖瓣下移畸形、肺动脉狭窄、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情况以及疾病类型;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法进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及类型分布
389 例早产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41 例(10.54%)。41 例患儿中,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25 例,分别为单纯室间隔缺损14 例(34.15%),单纯房间隔缺损5 例(12.20%),单纯动脉导管未闭6 例(14.63%);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8 例(19.51%),单心室2 例(4.88%),大血管异位2 例(4.88%),法洛氏四联症2 例(4.88%),肺动脉狭窄2 例(4.88%),两种及以上结构异常8 例(19.51%)。
2.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41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死亡9 例,存活32 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有合并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n(%)]
2.3 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将患儿预后作为因变量,将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合并症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方程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有合并症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类型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等,但不同地区期类型并不完全一致。苗春华[4]的研究显示,200 例婴幼儿中,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以单纯房间隔缺损为主占55.32%。本研究中,389 例早产儿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41 例,检出率为10.54%。其中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25 例(60.98%),以单纯室间隔缺损为主,共14 例(34.15%);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8 例(19.51%),以两种及以上结构异常为主共8 例(19.51%),房间隔缺损合并两种及以上结构异常为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5]。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等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预后得到明显改观,不过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研究报道[6],死亡率达到70%以上。本文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有合并症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对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预后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合并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是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母体等因素有关[7]。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尤其是早产儿,会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现象,如果不给予规范治疗,会由于心力衰竭、严重缺氧等严重并发症死亡[7]。心力衰竭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肺动脉高压极易诱发心力衰竭[8]。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存在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的早产儿,应加强动态监测,避免患儿病情加重。因此,加强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以室间隔缺损、合并两种及以上结构异常为主;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