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2020-03-13马永梅

医药前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危重症胃肠计数

马永梅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关键在于确保重要器官的血氧灌溉量与消耗量相适应,而这主要是为了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过去临床医学对于营养支持的侧重点在于热量以及营养素的补充,随着临床对机体代谢过程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代谢途径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同的支持方式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危重症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多存在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障碍以及体液丢失等,同时疾病的出现导致基础代谢率以及骨骼肌分解代谢率升高,若危重症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会进一步对胃肠道功能以及能量需求造成影响。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会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早期营养支持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营养支持方法可分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这两种。文章主要针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80 例我院收治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 例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为23~84 岁,平均为(51.6±11.3)岁。对照组40 例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9 例;年龄为25~82 岁,平均为(52.1±12.8)岁。本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符合肠内营养适用证的ICU 收治危重症患者且APACHEII 评分>16 分;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知情。排除标准: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肠内营养禁忌症以及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在给予肠外营养5 天之后改为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组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进入ICU 24~48h 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目标热量均为104~125kJ/(kg·d)、氮量均为0.15~0.20g/(kg·d),肠内营养剂选择百普素,采用鼻胃管持续24h 输注的方式,初始计量为25mL/h,24h 之后逐渐增加至80mL/h,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出现不耐受表现时需要调节输注剂量与速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G、IgA、IgM 以及CD4 计数、CD8计数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 比较

两组治疗前IgG、IgA、Ig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 比较(,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 比较(,g/L)

2.2 两组治疗前后CD4 计数、CD8 计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CD4 计数、CD8 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 计数、CD8 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D4 计数、CD8 计数比较差异

3.讨论

危重症患者多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反应是机体防御反应的一种,存在益处,但是炎症反应若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失衡,从而产生代谢与分解亢进,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容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危重症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导致基础代谢率升高,机体能量代谢量增加,因此产生负氮平衡状态,临床研究指出机体蛋白合成水平与机体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营养支持能够提高合成水平,从而改善负氮平衡[1]。由此可见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直接影响。

营养物质是确保机体生理状态的基本物质,临床营养支持不仅仅在于为机体提供能量,维持正氮平衡,同时还需要为组织细胞修复、功能调整提供支持,从而加速疾病的愈合。目前营养支持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营养,同时涉及到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从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患者营养代谢水平、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2]。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

目前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这两种。肠外应用主要是利用静脉输注营养液实现,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肠内营养则主要是通过鼻肠胃管输注营养液,能够有效改善胃肠功能,从而预防胃肠屏障萎缩的发生。肠外营养是过去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方法,能够预防胃肠蠕动不足导致胃肠内容物堆积,引起肠道菌群位移甚至是肠梗阻的情况。近些年研究指出,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刺激胃肠蠕动,从而调节胃肠菌群,刺激胃肠分泌,能够直接提高营养物质,从而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更加符合危重症患者的生理状态,且安全性更高[3]。目前国内外肠营养协会指出,当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需要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的时机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临床医学认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可能加重器官负担,不利于疾病控制。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若患者遭受严重外伤时,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代谢反应异常,导致合成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器官衰竭的情况。因此需要尽早进行营养支持,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4]。对于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患者,需要在潜在阶段开展营养支持。目前对于ICU 患者来说,由于刚进入ICU 时多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特点,因此什么时候开展肠内营养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危重症患者入住ICU48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学者认为,危重症患者在入院24~48h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进一步降低体重下降幅度,从而改善负氮平衡状态,进一步降低患者感染以及死亡风险[5]。因此本次观察组患者在24~48h 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治疗前IgG、IgA、IgM 以及CD4 计数、CD8 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 以及CD4 计数、CD8 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肠内营养能够进一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蛋白质合成能力,有助于加速疾病转归,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常规营养支持,能够进一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蛋白质代谢情况,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胃肠计数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古代的计数方法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这样“计数”不恼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