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在肝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3-13白云辉杨双赋通讯作者
白云辉 杨双赋(通讯作者)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云南 蒙自 661199)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往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且患者呈年轻化发展。疾病具有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较低的特点[1,2]。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不同阶段的HCC 治疗效果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HCC 患者疾病治疗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的关键[3,4]。AFP 与HCC 及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并在多种肿瘤中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监测指标。目前,AFP 主要作为HCC 的血清标志物用于HCC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诊断,有助于帮助部分患者改善预后并延长生存时间。本文为探讨AFP 在HCC 筛查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选取100 例HCC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12 月肿瘤科收治的HCC 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包括男58 例,女42 例;年龄27~67 岁,平均(47.2±20.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 年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并联合超声或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确诊[5,6]。根据TNM 病例分期包括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分别为22 例,39 例,27 例及12 例。同时选取肿瘤科确诊为肝硬化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1,包括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8~66 岁,平均(47.0±20.0)岁。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科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员50 例作为对照组2。其中包括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7~68 岁,平均(47.3±20.0)岁。三组人员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所有人员于清晨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3ml,空腹离心后取血清。离心分离后,提取血清用于检测。待测血清存放于4℃冰箱,采血后24 小时内测定[7,8]。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贝克曼AU5821 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进行操作。以AFP>20ng/mL 为上限超过则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探讨AFP 水平与肝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清AFP 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AF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清AFP 指标比较(,ng/mL)
表1 三组患者血清AFP 指标比较(,ng/mL)
注:与对照组1、对照组2 比较,P <0.05。
2.2 肿瘤不同分期时血清AFP 比较
AFP 指标随着肿瘤分期增高而逐渐升高,Ⅳ期组患者AFP 指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及Ⅲ期(P<0.05),见表2。
表2 肿瘤不同分期时血清AFP 比较(,ng/mL)
表2 肿瘤不同分期时血清AFP 比较(,ng/mL)
注:与Ⅰ期,Ⅱ期,Ⅲ期比较,P <0.05。
2.3 log AFP 水平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AFP 检测水平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肿瘤体积越大则AFP 指标增高,见图1。
图1 logAFP 水平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
2.4 AFP 指标对肝癌诊断的ROC 曲线图
ROC 曲线对AFP 检测结果分析后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824,95%置信区间=(0.749,0.989)。曲线下面积>0.8 提示AFP指标对HCC 的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诊断价值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最大时,最佳切割值为15.31ng/mL,灵敏度为80.4%,95%置信区间为(0.661,0.906);特异性为69.0%时,置信区间为(0.569,0.795)。当AFP 指标诊断水准在20ng/mL 时,肝癌诊断灵敏度为69.6%,95%置信区间为(0.542,0.822);特异性为78.9%,置信区间为(0.676,0.877),见图2。
图2 AFP 指标对肝癌诊断的ROC 曲线图
3.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与增值过程中,肿瘤细胞自身产生的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可用于反应肿瘤存在与生长的一类物质,可发挥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的作用[9-11]。目前对肝细胞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验及血清AFP 检验为主,因此血清AFP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2,13]。AFP作为一种酸性糖蛋白,是通过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的,一般来说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一般在胎儿出生后2~5 周后即可基本在血清中消失。HCC 患者血清中高浓度AFP 存在主要是由于原本抑制合成AFP 的基因又重新获得解脱,癌变的肝细胞又恢复了胚胎期合成AFP 的功能因此可使HCC 患者血清中AFP 浓度显著增高[14-16]。但该指标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妊娠期妇女同样存在AFP 指标升高的现象。通过对患者AFP 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AFP 指标上升多为一过性或反复波动性,而HCC 患者AFP 指标升高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17-19]。本结果显示,AFP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肿瘤病灶的大小,其指标随肿瘤体积增大而不断升高;同时,不同肿瘤分期HCC 患者的AFP 水平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Ⅲ期及Ⅳ期患者AFP 水平显著高于Ⅰ期与Ⅱ期。近年来临床发现[20,21],小肝癌及早期肝癌患者AFP 水平较低,因此AFP 指标对这两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及预测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应联合其他诊断方法或诊断标记物共同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提高小肝癌及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率。目前AFP 诊断标准为>20ng/mL,灵敏度约在40%~65%,特异度在76%~95%,灵敏度相对较低[22,23]。本次对HCC 患者血清AFP 水平进行ROC 曲线绘制,其曲线下面积超过0.8,提示AFP 指标对HCC 的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24]。目前临床对于HCC 诊断的最佳AFP 值尚无统一意见,通过回执ROC 曲线等分析后认为临界值在15.3ng/mL 较为符合目前我国人群的诊断标准。但国内外研究结果为<20ng/mL[25],提示若将AFP 值20ng/mL 作为诊断HCC 的临界值可能会在筛查过程中出现较多疏漏,因此建议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复、多次进行大样本实验以便更好的确定AFP 临界值指标。
综上所述,AFP 指标升高对诊断肝癌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均存在关联,临床可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临床确诊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肿瘤标记物及检测技术将应用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筛查当中并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将AFP 与其他肿瘤标记物或影像学技术进行联合检测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为HCC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