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念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020-03-13吴雪琴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吴雪琴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了解基本的操作原理的同时,通过大量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对某一知识点的把握。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就要通过悬念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悬念创设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悬念创设;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运用悬念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打破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常规认识,引导学生提升对某一知识点的探究欲望,对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悬念创设的含义及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悬念创设,主要是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将一些未知的、学生了解不透彻的、与学生原有认知相矛盾的知识点转换为悬念,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探究欲望。

(一)利用悬念创设提升学生探究动力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动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其学习效率。而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创设悬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动力。

(二)利用悬念创设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创新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高级目标,也是较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在初中信息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对学习知识有充分了解的同时,敢于开展创新活动。而悬念创设能激发学生对某一未知知识点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开展一些创新实践活动。

二、悬念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悬念创设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多个教学环节创设悬念,提升悬念质量。为了更好地保证悬念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采取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悬念创设。

(一)课前导入环节融入悬念,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课前导入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快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课前导入环节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开展悬念创设活动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提取元素,设计出一些趣味谜语、故事场景或富有悬念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对问题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段落排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篇比较混乱的文档,鼓励学生将文档中存在的问题表述出来,并以此创设悬念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良,从而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课堂教学环节导入悬念,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课程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环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每一个时机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悬念,促使学生开展深入的知识探究活动。

第一,教师应借助日常应用问题导入悬念,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在教授一些基本知识时,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授win7操作系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运用win7系统时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第二,借助操作矛盾导入悬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研究。在使用计算机开展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操作的步骤往往是相同的。但由于某些程序没有被激活,一些学生的操作会出现与之前预设结果不同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种操作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作为悬念进行创设,鼓励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

第三,借助课堂预设导入悬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预先设置一些流程和问题,并在固定的教学环节中提出预设好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种事先准备好的课堂内容通过悬念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第四,借助突发状况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预知了上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但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保证教学过程中不会遇到突发问题。无论学生给教师提出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还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的非人为事件,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将这些突发问题转换为悬念,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研究、深入思考攻克难关,就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課后评价阶段插入悬念,让学生对学习结果展开反思

课后评价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批阅和等级评定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调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围绕知识点展开深入学习和反思。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后评价的质量,教师应尝试在课后评价过程中融入一些悬念,如书写悬念评语、创设悬念情境,以引导学生围绕课后实践活动展开学习反思。教师如果在检查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某一方面掌握得不熟练,就可以写:“你的作业是否能更完善?”“有哪个网站对你的创作有更好的设计吗?”等评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研究的方式完善作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打开某一链接,观看链接中的视频,对照视频中的内容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自我检测,并开展学习评价活动。

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而创设悬念是这一艺术活动中常用的技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创设悬念,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疑惑不解又渴望解决疑惑的积极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杨玉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19):81-82.

[2]黄凯.巧设悬念曲径通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6.

[3]王玲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23):35.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双一流”视阈下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兼容性发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