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0-03-13张家洋
张家洋
摘 要: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小学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學生还处在成长的初期,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价值判断都没有形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极强,无法分辨善恶美丑,在学习时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艺术素养的提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教育,进而推动其实现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是一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对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作用。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是分辨能力极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级的审美趣味,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但要教会他们美术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要渗透美育,让他们能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如何让他们分辨美丑,仅靠教师的说教是难以实现的,应该在实践和鉴赏环节渗透美育,通过直观的对比,让他们认识美的事物[1]。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内容十分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线条来开展审美教育,如,先用弯弯曲曲的线条勾勒出一只小狗,然后询问同学们的直观感受,他们往往会说这幅作品画的不像、不好看、很丑等等。然后再用流畅、优美的线条画出一只小狗展示给同学们,他们明显更喜欢这幅作品。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和直观地鉴赏,教师就将美与丑的简单概念传授给同学们,让他们明白美的现实表现,为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承载着大量美的元素,教师应该深入的分析教材内容,把它们充分地挖掘出来,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模仿等方式,感知到其中美的存在,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鉴赏教材中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细致的鉴赏和分析中发现作品的优点[2]。还可以为他们挑选出简单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模仿,学习作者的创作技巧,感悟作品中体现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提升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美术教材中还有许多手工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进行剪纸等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让他们通过双手的实践和创造,感知到教材中作品的美,并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三、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
美术是人们将生活中的美的元素提炼总结而成的艺术,源于生活,也需要回归生活。小学美术教师在渗透美育时,应该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美的一面,进而使其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的习惯,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将它们用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探究事物的本质,提升审美能力。
四、开展情境教学创造美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行为有明显的情绪因素,受到自身情绪的支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情境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给同学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自己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直观地展示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四季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十分常见的主题,教师在开展以四季为主题的活动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有明显的四季特征的视频、图片等展示给同学们,创设一个有着四季之美的教学情境,将他们带入其中,引导其感悟时间的流动、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再要求学生创作一幅自己印象中的任意一个季节的作品,将他们的想法转变为现实,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五、将美育融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日常生活的元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美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契机,让同学们在感受节日氛围之后创作出相应的美术作品,如母亲节的时候,可以举办一个主题为“感恩母亲”的美术作品评比,同学们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创作的作品自然会带着强烈的情感。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开展相对应的课外实践,如学校最近在宣传交通安全,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主题为“安全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让同学们把学校宣传的交通安全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以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既能加深他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又能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美术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提升审美和艺术素养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积极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将美育渗透进美术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审美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助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通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情境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50.
[2]王文研,赵威.浅谈小学美育[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40-41.
[3]翟婧姝.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