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0-03-13刘桂华

人物画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刘桂华

摘 要: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发挥其人文属性和育人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形成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然后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中肯定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但是随着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的东西越来越被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是一定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效地深入到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一、在語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还有人生哲理。即使放到现在,有些也能够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成长。对于高中生的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结构以及故事非常具有美感,尤其是一些古诗词,放到现在也具有极强的欣赏价值。包括最近一些古风的流行歌曲的流行,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美感的在线,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随着大语文时代的提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新的光彩,更需要年轻的一代不断地传承和传播。同时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建设文化强国,加强我国文化的输出,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营造浓郁氛围

文化教育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熏陶和融入,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教师不仅要重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还要注重在班级和校园中为学生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感受文化氛围,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例如,在布置教室时,教师可张贴各种历史人物的画像、人物简介和代表作品,在教室中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学楼走廊或者学校板报张贴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可自由观看和学习。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体会传统文化,在环境的熏陶下,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2.注重价值引导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断孕育而发展,并且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之中,其中蕴含的行为意识、价值导向、道德标准和理想信念,更是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时,要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意识,对学生开展价值引导,促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和精华,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章中,文章体裁为“赋”,流行于汉朝,在发展中经历了文赋、律赋、骈赋、骚赋等阶段,在完成文章体裁介绍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内涵分析,体会作者苏轼的在文章中展示的人生哲理,即忘情尘世的情怀、随缘而安的洒脱,促使学生走进到文章勾勒的意境中。

3.应用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是缤纷多彩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体会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学性,当代高中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下,平时更加喜欢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获取,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时,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按照学生的喜好,以新鲜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活力,保证融入的鲜活性和有效性。

4.深入挖掘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数名教育专家潜心研制编辑而成,其中收录的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教学性和内涵性,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

5.利用文学著作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大量具有人文内涵和文学价值的传统名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价值典范和道德规范更是成为一种标准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意识,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收录了一些名著选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著作,将其为作为融入传统文化的阵地。

6.组织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各个地区都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了更好地融入和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要将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阵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内涵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和领悟传统文化。

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包括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教师可在班级内部举办诗文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自主创作一首古诗或者词赋,要求作品展示出节日的文化意蕴,通过设立相关奖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踊跃的参与下,班级不仅可以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社会调研活动,在大量的调研实践中,学生会更直观地感悟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对其形成正确全面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当代高中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下,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而传统文化作为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蕴含大量的精神财富,包括民族意识、人生哲理、责任意识和友爱精神等,对高中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巨大帮助。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促使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提升其人文素养、精神层次和道德品质,成为一名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彦强.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20(62):41—42.

[2] 侯文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深处漫溯——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条件与途径[J].教育艺术,2020(8):6.

[3] 宋秀英.浅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15—116.

[4] 王玉坤,张晓磊.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5):68—69.

[5] 吴玉琳.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8):11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