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
2020-03-12刘怡楠
刘怡楠
当前,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这种跨级教育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限,如果在这个阶段提前对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学习和精神压力,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让幼儿与外界的交互作用进行教育,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并且传授的知识都是单一、教条化的,小学化的教学模式会严重阻碍幼儿学习兴趣的启发和培养,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给家长带来沉重的负担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让家长承受较大的压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提前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需求和大环境的压力下,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一些家长急于求成,给幼儿布置了大量的學习任务,这种做法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家长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考虑幼儿发展阶段真正需要的东西,让幼儿在不同的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
(三)不利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会扰乱正常的幼儿教育秩序,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小学教育的发展,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会导致幼儿步入小学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影响幼儿之后的学习。
(四)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建设的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健全和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教育小学化极大地限制了幼儿个性的培养,让幼儿局限在学习考试中,严重影响了幼儿兴趣的发展,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一)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家长应充分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理念,遵循孩子的天性,对幼儿进行启蒙式教育,培养幼儿的兴趣,充分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情况,深化和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系,让教师更加科学地培养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充分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幼儿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升级,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教学。
(三)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还存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同时,相关部门还应重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不能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而忽略了质量,要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严格监督,并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合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建设对学前教育有益的服务设施体系,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幼儿教育小学化监管
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对幼儿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外,还应加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相关法规,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对于社会上的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相关部分也应对其进行大力监管,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幼儿教育进行正确定位,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