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重建

2020-03-12顾雨娇

幸福家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理念精神

顾雨娇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将游戏视为提高幼儿知识的手段,给幼儿游戏设置了很多限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忽略了游戏的内在价值,无法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把握游戏的内在价值,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游戏,构建游戏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游戏精神的理念与特点分析

(一)游戏精神

游戏可以让幼儿从中获得幸福感,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游戏应该是一种自发性、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不受教师或其他人的约束,自我开展的一种意志活动。游戏能让幼儿获得快乐,同时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幼儿阶段,游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只是幼儿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同时还能给幼儿的成长提供一种自由的精神导向,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精神特点

游戏精神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幼儿在快乐的游戏精神指引下,会自主探索新的世界,感受世界的奇妙,从中发现乐趣。游戏精神具有自由性,通过让幼儿掌握游戏的主导权,能帮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游戏,解放幼儿的天性。这也是幼儿教育与游戏不可分割的重要原因,失去了游戏精神的游戏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毫无特色可言。

 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

缺失现象

(一)自由性的缺失

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游戏主题、规则与材料的搭配,为幼儿创设自由、合理、具有价值的游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会约束幼儿参与游戏的自由,忽略幼儿的自主性,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能力缺失

一些幼儿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忽略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设计过于机械化的游戏,无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限制幼儿的思维。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重建的策略分析

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游戏课程化理念与游戏精神的核心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同时还要充分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与“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思想,重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精神。

(一)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在游戏中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他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感受环境、玩具、游戏内容带给自己的乐趣,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要密切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地引导幼儿,多与幼儿互动交流,发挥教师在游戏精神教学环境中的作用,激发幼儿的灵感,引导幼儿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二)关注幼儿游戏活动的精神,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重建游戏精神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着手,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主,开展必要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体会游戏的自由精神理念。教师应适当放手,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游戏精神的体会,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成長环境,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促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三)把握游戏精神的主旨,融入游戏课程化理念

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精神的主旨,基于幼儿的特点,将游戏精神理念运用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发挥游戏精神的作用。比如,幼儿园应积极开展社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进社区与田园,让课程游戏化在不同形式活动中得到不同层次的体现,或者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家园合作中,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各种技能,获得生活经验。

幼儿教师要把握幼儿游戏精神的重要性,以幼儿为主体开展适当的游戏,提供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培养幼儿良好的创造力,深入挖掘每一位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动力,将课程游戏化理念真正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理念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拿出精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