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对话”: “儿童本位”的美术区环境创设

2020-03-12谢芳

幸福家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对话创设美术

谢芳

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区域包括阅读区、益智区、科探区、建构区、美术区、表演区、音乐区、角色区、生活区等。在美术区,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欣赏、绘画、手工活动等,可以提升艺术感受、表达以及创造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

多元“对话”——区域创设

体现“儿童本位”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要儿童的身心得到了解放,他们就可以做很伟大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往往会给幼儿设置很多限制。环境创设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区域划分、规则制订、空间利用、材料投放等都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应是多元的,教师应该支持幼儿的不同想法,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同感,从而让幼儿更投入地参与游戏。

(一)区域划分共参与

美术区的区域划分、摆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体。比如,有的幼儿认为可以按照常用材料来划分和隔断区域,分为颜料区、泥塑区、彩纸区等;有的幼儿则认为应该根据功能划分,分为欣赏区、装裱区、手工区、绘画区等。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幼儿还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摆放位置,形成新的区域布局。幼儿自主设计美术区的区域分布图,并参与区域划分和材料摆放的过程,能在实际创设的过程中实现与环境的多元“对话”。

(二)规则制订共商议

美术区中要遵守哪些规则也应该由幼儿共同商定。比如,可以让几个人同时进入游戏区、未完成的作品应怎么处理、材料如何收纳等,只有当规则成为内在需要,幼儿才会主动遵守。另外,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游戏规则。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春、夏、秋、冬不同的作息时间,调整区域活动的时间,合理地为幼儿提供更充足的游戏时间。这种由幼儿共同制订的游戏规则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在多元的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还应多倾听幼儿的想法,支持他们与环境的多元互动。

开放“对话”——材料投放

体现“儿童本位”

在美术区中,开放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让幼儿成为材料的主人,主动收集和自主使用材料。

(一)材料来源的开放性

活动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求从生活中收集。幼儿可以将日常收集的材料分类摆放、按需取用。由于不同的幼儿经验、兴趣和需求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同一个活动内容中,他们也会收集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例如在“制作舞龙道具”游戏中,有的幼儿收集了水果网当做龙的身体,有的幼儿则收集了鸡蛋托,还有的幼儿收集了松塔。多样的材料收集方式拓展了材料的来源,不仅能更好地支持每一位幼儿的创作,让幼儿的作品内容更丰富,还能让这些丰富的经验得到分享。

(二)材料层次的开放性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投放材料。小班幼儿的创作技巧和经验较弱,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半成品、低结构材料用来辅助幼儿创作;中、大班则可以多提供一些高开放、低结构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教师还要关注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不同需求,材料要体现出层次性,以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使用。

(三)材料使用的开放性

区域游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和自主性。材料的摆放要开放、直观,方便幼儿自主取用。区域材料使用的时间和空间也应该是开放的,除了区域游戏时间,幼儿还可以在自主游戏时间取用材料进行创作。区域材料也可以带离美术区,在幼儿认为合适的操作区域中使用,也可以和其他区域的材料联合使用。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秋天里”,幼儿会利用餐后时间到走廊扎稻草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想给稻草人戴一个花环,于是自发地在建构区中选用花片积木进行拼插,完成了花环制作。

共鸣“对话”——作品呈现

体现“儿童本位”

幼儿早期的艺术经验会影响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喜好。有效的作品展示和经验的共享不仅能让幼儿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还能在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和创作共鸣。

(一)注重作品展示的仪式感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不定期地策划和组织作品展,但是具体展出哪些作品、怎么展、展在哪、邀请谁来参展、现场如何组织和互动等,都应由幼儿自主讨论、设计,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这样既获得了幼儿的认可,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并让幼儿在自身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引发了其他同伴的情感共鸣,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二)鼓励作品展示的二次创作

除了展示单幅的常规作品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将它们重新组合、排列、摆放,从而在展示过程中完成二次创作。展示作品不仅会引发原作者进一步创作的欲望,还会引发其他幼儿的创作共鸣。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春天的童话”中,有个幼儿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制作了春天的树,摆放在“春天一角”中,其他幼儿看到后也用粘土捏了花、小动物等放置在“春天一角”中,让原本独立的作品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作品。这种展示作品的方式,会让幼儿因情境产生丰富联想,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活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生发“对话”——师幼互动

体现“儿童本位”

环境创设除了要创造舒适、美观、能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物质环境外,还应该有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生发幼儿在美术区中的创意,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探究和创作。

(一)支持幼儿的创意与创作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真诚的分享、真情的流露、真心的对待。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与幼儿一起讨论作品。教师还要接纳、肯定、支持幼儿的想法,适时适宜地参与他们的游戏,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幼儿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模式,从而调动他们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发幼儿的高水平思考

教师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幼儿艺术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让他们生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创作开始前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如:“你打算用这种材料做什么,这种材料还可以和哪些材料组合?”创作过程中教师设置的問题要围绕幼儿的探索材料、创作的主题开展,如:“你是怎么画出这些不同颜色形状的?”创作结束后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围绕作品的探讨,如:“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创作,并根据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支持幼儿萌发更丰富、更深入的创作。

一个基于“儿童本位”、幼儿共同参与创设的美术区环境,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从而获得幼儿的认可。教师应以幼儿为环境创设的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创设一个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美术区环境,并在与环境的积极“对话”中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对话创设美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