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吃饭我最棒
2020-03-12夏良慧
夏良慧
进餐环节是一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家长事事包办的教养方式导致幼儿缺少进餐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不能再饭来张口,面对进餐环境、进餐要求的变化,缺乏独立进餐的技能,容易出现多种状况。
小班幼儿进餐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懂得进餐时愉快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能安静愉快地進餐,乐意自己吃饭;②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③正确使用餐具,学习掌握吃多种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独立进餐;④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的好处;⑤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⑦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状况一:不愿意吃饭
刚开学时,一到吃午餐,小远就会闹情绪:“老师,我肚子疼。”“老师,我想妈妈。”就是不愿意吃饭。睿睿也不爱吃饭,长得瘦瘦小小的,总是拿着勺子东张西望,就是不吃。老师刚喂进去,他就吐出来。
状况二:挑食、偏食现象存在
文文总是把大蒜挑出来,放到中间的盘子里,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大蒜我家里不吃的。”挑食的不止她一个,有的不爱吃肉,专吃蔬菜和白米饭;有的专吃荤的,吃完还来添,蔬菜却不吃;有的不爱吃杂粮饭,紫米饭里的紫米都会挑出来,只爱吃白米饭。家长反映,为了让孩子多吃点,家里总是做孩子爱吃的饭菜,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状况三:基本进餐习惯尚未养成
“老师,你喂我。”涵涵坐在椅子上,一条腿伸在外面晃悠着,就等老师来喂。宣宣虽然自己在吃,但是他身体趴在桌子上,胸口贴着桌子,手握着勺子,不停地往嘴里送饭,可是一大半都撒在桌上,弄得胸前衣服上都是饭粒和菜汤。吃虾时,孩子们都在喊“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剥”,等着老师帮他们剥好。
分析与策略
出现进餐问题的原因在于成人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都不会;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耐心帮助幼儿学习进餐技能。进餐活动完全由成人包办,造成幼儿强烈的依赖性和进餐技能的严重缺失。
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基于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通过环境暗示、说做一体、情境模拟等策略,让幼儿习得进餐的技能,解决他们挑食、偏食的问题,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环境暗示,营造愉悦氛围
环境具有暗示作用。我们请家长将孩子在家中吃饭的照片发给我们,并将照片制作成“我爱吃的美食”展板。孩子们在教室里看到自己在家中的照片,更有亲切感,拉近了幼儿与幼儿园的距离。在进餐过程中,我们还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了幼儿的身心,愉悦了幼儿的情绪。
(二)趣味引导,提供练习机会
小班幼儿具备初步的手眼协调能力,好动,喜爱游戏。于是在进餐前,我利用谜语游戏激发孩子吃虾的兴趣。“弯腰驼背老公公,身体发红游不动。”孩子们猜对谜语后非常激动,对虾的感情也变得不一样了。于是我示范正确剥虾的方法:先把虾的身体揪掉,留下尾巴,找到虾的肚皮,剥开它的外衣。幼儿在看看、猜猜、学学、做做中,学会了剥虾的技能,实现了学者无意、教者有心的教育效果。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家园沟通,提醒家长在家吃饭时也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剥虾、鸡蛋、橘子等。
(三)操作体验,表扬鼓励尝试
针对幼儿不爱吃的食物,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做、玩一玩,愉悦幼儿身心,让幼儿对这些食物产生兴趣。因此,我们从种大蒜开始,让幼儿亲手种下一颗小蒜头,观察蒜头发芽、成长,再采摘送入食堂。我们还利用专用室——甜心小厨,将幼儿不喜欢吃的菜,比如芹菜、黑木耳等制作成一道道美食。幼儿对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食物就不那么抗拒了。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改善了幼儿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四)情绪感染,成为学习榜样
幼儿的情绪容易相互感染,一个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会影响其身边的同伴。轩轩吃完饭后,我马上表扬了他,激发轩轩对自己的认可。轩轩说:“我很棒,我把饭都吃完了。”旁边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暗示,都在心里把轩轩当成了学习的榜样。
经过了两个多月,班里孩子的进餐情况有所改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进餐教育,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