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路径
2020-03-12张爱萍
张爱萍
幼儿环保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经验,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环保教育,从以下五点做起,不断探索和优化环保教育的新路径,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合理利用环境创设,
提供良好客观条件
环境创设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作品墙、特色主题板报等。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动手布置相关展示区域,引导幼儿主动收集与环保有关的事物。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与树木做好朋友”主题,引导幼儿运用相关知识,参与作品墙的制作,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幼儿表达自身的想法,突出环保的意义。这期主题的整体框架可以分为四点,一是“大树固沙”,二是“树木涵养水源”,三是“树木清新空气”,四是“树木美化环境”。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并亲自动手,深化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完成相关布置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把环境保护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开展植树活动,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播放互联网影视资料,
拓展幼儿环保视野
教师可以播放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影视资料,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视听方式多方面加深幼儿对环保的理解,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培养幼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让幼儿认识到世界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地球家园离不开爱护动植物的行动。例如通过《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幼儿可以直观认识到一些动物的相关习性和外貌特征。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将关爱动植物付诸实践,顺势开展“走进动物救助站”的活动,带领幼儿切身观察,亲身体验救助动物的过程。通过此主题活动,幼儿初步形成了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积极付诸实际行动。
从日常生活做起,
点滴中理解环境保护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习惯,营造爱护环境的氛围,抓住每一个细节,在点滴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搜集废弃的生活用品,比如饮料盒、纸屑、食物包装袋等,将其中能够回收的部分集合起来,运送到废品回收站,以此引导幼儿节约资源。一方面让幼儿了解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另一方面践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促使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多领域、多学科融入环保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环保教育可以结合其他教学领域,让幼儿多方位领悟环保的内涵。教师可以从语言领域出发,讲述有关环保的小故事,教唱相关儿歌,激发幼儿对环保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讲述环保小故事,朗诵儿歌,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环保参与能力。
艺术领域有不少关于环保主题的歌曲、音乐,如《环保一起来》《小鸟别哭》等。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聆听、吟唱,提高他们对环保的热情。社交领域的环保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设计保护环境的海报,并张贴在社区的宣传栏里,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健康领域也有不少关于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制订关于环保行动的计划,积极落实并及时总结。
携手家长,
形成合力进行环保教育
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微信等及时向家长宣传环保教育知识以及幼儿园里相关教育的进度,以便形成合力,为环保教育的成效加一针催化剂。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互动,支持幼儿园里的有关活动,为幼儿营造科学合理的成长环境。
例如,幼儿园可以举办为期一周“手牵手减少白色垃圾”活动。期间,幼儿和家长互相督促,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鼓励使用布艺袋或草编袋等环保物品,强化环保理念。表现良好的家庭可以获得荣誉称号。教师还可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发言,分享日常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小妙招,并通过拍照片或画画等方式記录在主题墙上,时时刻刻激励着孩子保护环境。
点滴的小事应当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环保小习惯尤为重要。为了打好环保教育的基础,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感情,社会、家庭和幼儿园需要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