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2020-03-12张延瑜
张延瑜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十分关键。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规范自身日常言行,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影响小学生行为
习惯的因素
(一)教育方法的影响
教育方法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较大。部分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由此可见,家长要选择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庭環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另一个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因素、工作因素、家庭成员因素等。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
小学生受榜样的影响较大,会模仿榜样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如家长接送孩子的路上,看见有需要帮助的人要及时提供帮助,为孩子树立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也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力。
(二)适当进行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帮助孩子树立荣誉观,明白努力学习能获取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孩子完成家务劳动时,家长也可以给予一定奖励,让孩子明白劳动能换来成果,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奖励时要注意不可过多地给予物质奖励,避免孩子过早养成利益观念,不利于未来发展。
(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多数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经常将自身的行为准则灌输给孩子,而忽略孩子的想法,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长此以往,孩子会不愿意接受家庭教育,也不愿与家长沟通,性格会变得孤僻、内向,影响未来的发展。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一起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家长要明确沟通的目的,与孩子沟通不是为了给孩子灌输道德观念,而是用平等的身份教给孩子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及时得到孩子的反馈,如孩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后,要及时询问孩子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与同学是否解除误会。最后,家长要采用轻松的谈话方式,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如给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遇见的趣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打开心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完善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还能够为孩子奠定素质基础,促进孩子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