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片诗意入窗来
2020-03-12邱虹
邱虹
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徜徉其中,吟咏诵读,我们能感受它的语言美、音韵美、节奏美;陶醉其中,含华咀英,我们能感受它的自然美、情意美、思悟美。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加入古典诗词创作队伍中来,我也是一名格律诗词爱好者,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中国教师报》《诗词报》等权威诗词报纸杂志上发表四十余首古典诗词作品。几年的创作让我感受诗词中的美质对自己人格的熏陶、思维的启迪、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很有益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自己的诗词创作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发现能碰出美丽的火花。
我用诗词引领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自然能启迪写作的灵感。业余时间我经常漫步田园,纵情山水,写下较多的诗词作品。
南乡子·荷源春景
杏雨助江潮,野渡烟村起彩桥。斜倚雕栏欣望眼,滔滔,一浪追平一浪高。
绿染瘦芭蕉,丝柳风前舞细腰。怯怯新阳驱雾霭,娇娇,春在桃花枝上摇。
我告诉学生用一双诗意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诵读,学生明白:春桃摇曳、夏荷氤氲是一种美,秋菊衔霜、冬梅傲雪更是一种美;晴阳杲杲、密雨潇潇是一种美;明月皎皎、疏星淡淡还是一种美。所以学生在走过时光的四季时也学会用细腻的情思去感知草木的枯荣与云霞的起落,在作文中时常会描绘出诗意氤氲的画面,而且也尝试诗词创作。比如,赖婧妍《春柳》诗云:“青碧亭亭立驿前,柔条照镜水云边。新春正是花初现,我却留心柳色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立足生活,抒写生活,从不做无病呻吟,也不写无物之言,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临江仙·回乡授课
犹记当年秋旖旎,芳华开启新程。讲台一立久耘耕。酸甜君莫问,苦乐自分明。
卅载光阴弹指过,蓦然回首堪惊。风鬟霜鬓也关情。红尘千百态,苗圃总青青。
我总是用自己的诗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细微而又令人感动的人事,如黄祖儿填的《十六字令》:“聆,妙韵成章为诵吟。轻拨弦,心事寄名琴。”同时诗词也能反映学生的烦恼,如王佳的《十六字令》:“烦,作业成堆做不完。难言语,无奈夜加班。”
我用诗词引领学生浸染书香,提升审美能力。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丰富阅读情感”,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而要让阅读达到较高的层次,前提是学生要爱阅读。因为阅读,我爱上了写作;因为写作,我离不开阅读。我用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鹧鸪天·读书
纸墨微芳淡若无,方塘半亩胜浮屠。说茶偶得易安趣,品酒常倾太白壶。
神入定,意欣舒。心常游历不荒芜。赊来明月怀中住,且藉清风烩碧鲈。
这首诗入选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2019年年度优秀诗作,丁萤老师点评:这首词题为读书,篇中通过巧妙地化典,尽述读书的所得所悟。“方塘半亩”来自宋朝理学家朱熹之诗《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做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这方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朱熹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自得自在的境界,也正是本词作者读书之所悟。用此典正合题旨,此为一读。“说茶偶得易安趣”,李清照与赵明诚归乡后有一段“翻书倾茶”的千古佳话,李清照的才名亦是千古流芳,能有如此读书之雅趣与情怀是为高、大、上。此为二读。“品酒常倾太白壶”,李太白一生与酒为伴,写酒的诗也是佳篇多多,比如“将进酒”,比如“月下独酌”等,一个痴酒的诗仙,又岂是一个“酒”字了得,能体味诗书中的仙气、酒气、才气、意气。此为三读。如此三读,能读到“神入定,意欣舒”。在书中游历,心怎么会荒芜呢,读书犹得明月入怀,犹藉清风,犹食鲈鱼兮,此为畅快也。更何况能体会诗书中的明月寄乡思、秋风思故乡鲈鱼美味之情结,亦是高情矣。此词寄托了我个人读书、修身的情怀。我用这诗词向学生阐述读书写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深刻的领悟。
我用诗词引领学生纯净思想,坚定理想。在成长的路上,学生总会遇到挫折,遭受委屈,甚至会思想波動,惰于进取。所以我也经常会写一些诗词来勉励学生,比如:
临江仙·寄语学生
十载寒窗驹过隙,流光总把人抛。攀登不惧路迢迢。顶峰霞绚烂,岂折在山腰?
漠漠余寒犹料峭,书堂已泛春潮。彩虹风雨更妖娆。沉心勤砥砺,一日一增高。
这是那年春天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全班同学一首词,让班上书法好的同学写成条幅挂在教室墙上,鼓励学生,潜心复习,无惧风雨,历练成才。
虞美人·赠学生瑶
年华花样容颜悴,清泪盈盈坠。百般滋味却难言,骤雨疾风无奈阻峰巅。
轻摩纤手温言劝,放眼驱幽怨。斯人自古总多磨,雨后彩虹斜挂恰如歌。
班上优秀学生瑶中考前夕突患阑尾炎,百般焦虑,我赠她词一首,助她闯过难关,挑战中考,并创出佳绩。
临江仙· 寄语邹同学
出自书香门第,父兄祖辈才奇。曾经歧路草葳蕤。徘徊耽搁久,回首眼迷离。
纵使求知辛苦,品之却也如饴。簪花须看少年时。山高崖莫畏,峰顶沐晨曦。
邹同学迷上手机,日渐成瘾,父母呵斥,老师苦劝,无效,我填此《临江仙》赠之,岂料成效显然。毕竟邹同学文学底子不错,对诗质比较敏感,幡然醒悟后,重新爱上学习。
在诗词引领下,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诗词创作水平。如饶田宇同学写有《解放军之歌》:“战场沙似雪,云层疑炮声。血染旌旗艳,风劲号角鸣。九秩年华逝,三军风雨行。威名留千古,佳绩写汗青。”
朱光潜先生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而老师的创作最贴近师生的生活,极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此引导学生,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