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中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
2020-03-12胡伊梦
胡伊梦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输送量呈现逐年增长状态,人才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企业与学校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再加上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的意识淡薄,导致许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相关院校及教学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怎样完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创业率。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目前仍需得到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过于重视专业技巧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专业学习的任务过重,会导致学习压力的产生,还有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其二,学校与企业缺乏紧密且有效的衔接。许多职业院校虽然与一些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仅仅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并未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例如,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又或是借助企业的专业设计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突出实践的重要作用。但这种合作关系无法真正解决学生日后的就业问题。其三,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创业与就业的比重过少。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便是服装设计领域,而学校有关就业及创业的教学内容过少就会导致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淡薄,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不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性
职业技术学校直接面向广阔的就业市场,直接针对的是就业需求旺盛的学子,直接培育的是國家现代化社会体系中的实践性人才。如果职业学校仍然侧重于理论教学,不强化实践教育、不面向市场灵活就业的话,那么,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便荡然无存。为了避免让职业教育的教学使命消失殆尽,职业教育要将以学业、创业、企业、就业这“四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贯彻到底,让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具体途径。
专业技术是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强大的,对服装潮流的把控是到位的,对服装企业的需求是了解的……在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培育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洞悉力,完善的企业生存能力,灵活的创业适应能力等,唯其如此,职业性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意义才能凸显,才能让学生在离开了学校的保护之后,仍然能够在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归根结底,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学生的就业,要让学生们在离开学校时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够凭借这项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才能让学生立足于社会生活之中呢?聚焦学业、创业、企业、就业一体化教学才是核心之义。
三、服装设计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1.打破传统教学目标,重视创业就业教学
职业院校在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时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就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然而从现状来看,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供给大于需求,然而用人单位却仍存在缺少人才的情况,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学生的个人素质无法同企业的要求契合,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入职企业之后,对企业业务不熟练,无法快速上手等,导致企业不愿意招聘刚毕业的学生入职。即便是选择了毕业新生,往往也会延长实习期,或者是对新人的工资进行克扣,导致很多毕业新生在收入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双重打压下,很快就会放弃本专业工作而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及目标,创新教学体系,将“四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
例如,校方积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并重视就业与创业内容的教学,将这部分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达成完美的融合,完善教学内容,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不能只关注“成绩”“纪律”,要把对学生的培育转向实际的方向,从“精”和“准”的方向着手,靠“精”和“准”取胜。学校要精确对接企业需要,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施定点精准的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习到企业需要的本领。同时,学校还要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一个目标成就一个未来。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将学生培育目标划分为专业技能目标、人际交往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让学生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助推自我技能的增长,实现自我价值,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夯实根基。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具有教学内容单一性这一缺点,这就导致学生日后的就业率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四业”。我国职业院校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是其优点所在,然而在教学内容方面职业院校仍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教学时老师要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确保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如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体验更加良好,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学校也需要积极同企业之间形成深度合作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自主设计服装,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这也能够让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保障后续的人才选拔。而在就业与创业方面,许多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淡薄,导致日后就职困难,因此学校及老师在安排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做到合理化、科学化。
3.考虑学生自身特点,优化教学评价。
在构建“四业”贯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将科学合理的评判模式作为检验的手段。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给予正确且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即时性评价中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积极纠正自身不足,而且,在教学评价中,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能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和推进。例如,在实践环节中观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再进行教学评价。只有将“四业”的各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位,才能确保教学模式的改善与创新,打造出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四业”贯通“一体化”实践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总而言之,服装设计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专业的服装设计人才,满足大众在服装方面追求个性化、创新化的需求,而“四业”贯通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打造,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的空间,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