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0-03-12刘玉梅

成功密码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案教学方式

刘玉梅

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不够成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多角度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排除学科学习的障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进行知识预习

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其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但是经过教育者的研究发现,课前预习被教师与学生忽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前预习被忽视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二是学生没有正确的预习方向。很多教师认为,课前预习是学生应该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种思想过于片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有效的点拨与引导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预习。学案在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扮演着指路人的角色,是灯塔一般的存在,学案的质量对于学生预习效率与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课前导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积极有效的课前导入对于整节课的展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几何”部分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制作一个奇幻的几何世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为接下来的知识点学习埋下伏笔。

二、课中创新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课堂的展开,最关键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奇妙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进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利用情景的生动性、趣味性去促进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互动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面積”知识点时,可以引进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学校的足球场用一块块面积较少的绿皮铺成大面积的足球场。教师通过引进这个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有效地理解面积这个概念。

2.教师引进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去辅助展开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例如,教师在讲解“相遇问题”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截取一段汽车碰撞的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生动的视频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学习。

三、课后进行知识总结

课后总结是一种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形成,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特别是数学学科,其知识点的逻辑性、连贯性较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以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课后总结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系统形成的重要因素。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整理教学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完“四则运算”知识点时,可以将四则运算中的所有规律整理到课件中,在每条定律下引进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律内容,加深记忆点,形成严密的四则运算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从多角度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师在教学中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面进行考虑,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知识水平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构建高效课堂,从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案教学方式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