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0-03-12熊曦周家宇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湖南省

熊曦 周家宇

摘要: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绿色制造更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结合国家层面有关绿色制造的方针政策推进湖南制造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湖南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存在着企业积极性不高、地区差异性较大、配套政策落实不够、产业结构优化难以及要素支撑力不强等问题。因而需要我们针对湖南省情探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原则及具体对策,以推动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关键词: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2-0095-10

引言

实业兴邦,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做强做大做优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发展的新阶段,不仅要考虑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而且要考虑制造业的发展质量。绿色制造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持续协调优化,既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1]《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出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理念,并将其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提出了“4+2”绿色制造体系(即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以及壮大绿色企业和强化绿色监管的系统保障措施)。[2]近些年,我国又颁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配套办法或措施。可以说,工业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3]

近年来,湖南将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以及建设制造强省的重大任務,制定了《湖南省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方案(2016-2020年)》(湘制造强省〔2016〕3号)、《湖南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建立起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为湖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然而,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仍面临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资金短板、成本压力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问题。本研究试图在分析湖南绿色制造现状的基础上,找寻问题的根源,提出科学对策以促进湖南工业绿色制造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发展的现状

(一)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成效显著

2017年,湖南省启动两型工业企业认证工作,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湖南金龙国际铜业有限公司、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长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贵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胜电气有限公司、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麓南脱硫脱硝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金龙铸造实业有限公司、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华力通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通过了第一批(2017)两型工业企业认证,第二批(2018)两型工业企业认证中,有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通过认证。与此同时,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和两型工业企业认证,推动了全省范围内工业企业朝绿色制造发展的热潮。

(二)工业绿色制造成绩斐然

近年来,湖南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两型化发展,工业绿色制造成绩斐然。[5]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2016年,全省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916.4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6157.1万吨标准煤,顺利地实现了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的强度目标和能耗增量控制在500万吨标准煤以内的增量目标,尤其是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能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实现了双重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实现了稳步提高;另一方面,从新旧动能转换来看,传统高耗能产能淘汰明显,原煤、十种有色金属、钢材产量增幅同比均有明显回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且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工业新动能发展壮大,为绿色制造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和18.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分别高2.7个和10.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6.3%,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绿色发展。

(三)工业绿色制造制度建设亮点突出

随着《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5〕43号)和《湖南省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湖南省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创建和评价,明确了绿色制造体系的目标(如表3),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二、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积极性不高

工业企业是绿色制造的载体,是最终落实责任的主体[6],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16055个,在全国排名第八。就笔者对一些企业开展的实地访谈来看,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申报过程中还存在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与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排名全国第八的位置有些不匹配。这与一些企业对绿色制造政策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的状况有关,也与一些企业对企业进行绿色制造体系申报成功的信心不足有关。

(二)地区差异性较大

通过梳理湖南省各地区获批的绿色工厂情况来看,湖南的绿色工厂分布与其GDP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如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常德等地市GDP体量大,绿色工厂较多,而湘西地区的绿色工厂比较少。这种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全省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配套政策落实不够

《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从湖南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从湖南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金奖励。并明确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等有关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和园区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相关政策支持。但是,一些地市对获得绿色制造的相关荣誉的企业并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企业在前期申报绿色制造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有相关的资金给予企业申报的前期配套,将大大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此外,一些地市缺乏相应的申报咨询配套服务,很多企业申报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想做不会做”的问题。

(四)产业结构优化难

湖南省传统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的绿色化改造既有空间,又有困难。当前,湖南传统产业占比仍然比较高、高技术产业占比还较低,突出表现在水泥、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制造等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发展的动力不够。与此同时,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比重仅为20.1%。这样一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慢,不利于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五)技术、人才与市场等要素支撑力不强

一是技术要素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创、自主技术少,湖南一部分工业企业仍为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产品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创新,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在绿色制造领域取得的技术更少,突出表现在绿色设计产品的示范创建方面比较落后,在与制造过程密不可分的绿色工艺及节能环保技術装备等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反映出技术要素支撑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人才问题突出。一方面是工业绿色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绿色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三是市场要素问题。在市场上,当绿色消费尚未成为主流消费理念时,绿色产品在价格等方面很难获得竞争优势。[7]

三、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原则

1.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抓好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强在绿色制造体系规划上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为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制造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业企业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工业企业主体地位,让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型产业等方面积极作为,真正推动工业绿色制造发展。

2.自主创新与两型引领相结合。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设完善绿色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尤其是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坚持两型引领发展,在节能减排等方面促进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绿色制造比重,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3.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坚持优势优先,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绿色制造发展制高点。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同时,不断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切实提高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要坚持整体提升的理念,全面夯实绿色制造的基础,不断提升湖南工业绿色制造的整体形象。此外,要加强产业间广泛对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深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

(二)思路

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扣全省制造强省建设战略部署,积极运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大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非电中央空调、高效节能电机、循环流化床高效锅炉等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规模化利用;鼓励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工业发展。

(三)重点

1.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湖南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要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相关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深入启动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

(1)绿色工厂

工业绿色制造的主阵地在工厂[8],因此,要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代表性较强的工业生产企业,按照工信部发布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将其打造成生产无公害的、绝对环保的、生产过程无污染的生产工厂。有鉴于此,在推进绿色工厂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是冶金、有色、化工、机械、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推动这些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一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尽可能地提高厂房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二是在产品生产上推进清洁生产,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三是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绿色产品

工业绿色制造的成果体现在绿色产品生产上,因此,要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而且其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也不会造成污染的产品。推进这类产品生产的工业企业生产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和健康标准。有鉴于此,应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绿色产品相关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工业绿色产品遴选、认定和推荐机制,全面推进绿色产品生产。[9]在推进绿色工厂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是机械、新材料、节能环保、轻工、纺织、食品等产业领域。具体的实施途径:一是在生产技术上,鼓励这些行业企业推进使用绿色设计共性技术,让产品往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二是在材料选择上,鼓励这些行业企业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三是在产品设计上,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理念,将其贯穿到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

(3)绿色园区

园区是工业绿色制造的承载体,绿色园区更是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利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量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聚集园。因此,要以现已获批的国家级绿色园区以及省级绿色园区为示范,结合湘潭高新区、益阳高新区和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等国家低碳试点工业园区为重点,按照工信部发布的《绿色园区评价要求》,深度推进绿色园区示范创建工作,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

(4)绿色供应链

工信部发布的《绿色供应链评价要求》对于示范创建绿色供应链具有指导作用,推进湖南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应结合这一要求,全力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具体实施途径是: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體系。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实现企业链式绿色发展。

2.制定地方节能与绿色制造标准

结合和依托现有的绿色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围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10]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定联盟或团体性标准,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强化标准实施,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3.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相关评价机制,结合湖南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完善第三方评价制度,加强对评价机构的管理,建设绿色制造评价数据库。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园区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咨询、评价及培训等服务。

(四)具体政策措施

1.补齐制约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要素短板

一是补齐技术创新支撑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短板。尤其是补齐生产工艺及节能环保装备相关的技术创新的短板。在生产工艺研发方面,建议重点研发智能、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使生产的产品具备无害化、轻量化、低能耗、低水耗、低材耗、易回收的特性;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方面,要重视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支撑作用,加强节能、节水、节材、污染处理、再制造等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利用。总之,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探索建立适合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11]

二是补齐支撑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人才短板。要加强工业绿色制造相关人才体系建设力度,推动省内外双一流高校、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关联的产学研机构以及高职院校与工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共同进行研发,尤其是在工业绿色制造、工业绿色营销、绿色工业物流、工业绿色管理等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夯实人才基础,逐步建立绿色制造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三是补齐支撑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市场需求短板。从需求侧发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不断完善与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相关的激励性措施,逐步拓宽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2.积极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两型化发展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关键在推动工业企业两型化发展(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重点在加快推动工业生产方式两型化,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绿色制造能力。

走资源节约型路子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增强工业企业节约资源的能力。通过鼓励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工业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力推广非电中央空调、高效电机等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

走环境友好型路子也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环境治理。借助脱硝脱硫除尘、废渣废水废气治理等绿色环保技术新装备,大力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提高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如推进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实施钢渣、粉煤灰、电石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推进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从而推进污水、垃圾、固废资源化、无害化收集和处理,实现工业循环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大大降低。

3.缩小工业绿色制造的区域差异

大力推进各地区清洁生产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以长株潭及湘江流域为重点区域,以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排放较大行业为重点对象,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缩小工业绿色制造的区域差异。同时,在园区招商选商方面做好保障性工作,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确保区域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

4.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需要构建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轻、产出高、效益好的产业结构。[12]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全省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譬如钢铁、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等,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环境污染小的产业。[13]

5.增强相关配套保障

一是做好工业绿色制造的法律保障。积极推动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对相关数据进行联网和实时监测。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扭转“逆淘汰”现象,使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二是加强绿色制造成果宣传和推广。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广制造业绿色化成果与经验,探索形式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制造最佳实践。强化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绿色消费,为绿色制造创造良好氛围。[14]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在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统筹部署、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各市州、省直管试点县经信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企业、园区、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为工业绿色制造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认可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给予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積极帮助企业和园区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相关政策支持。

五是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为地区工业发展提供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君.工业化、信息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2013(3):35-37.

[2]汪晓光.我国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9):1-3.

[3]毛涛.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9):72-74.

[4]邓滔.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应用于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8):118-119.

[5]湖南工业绿色制造成绩斐然[EB/OL].(2017-11-22)[2019-12-01].http://www.hunan.gov.cn/hnyw/bmdt/201711/t20171122_4874655.html

[6]黄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我国绿色发展的思考——兼论绿色发展理念下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湖湘论坛,2018(2):60-69.

[7]熊曦,等.区域性农林生态特色产品品牌资源挖掘及培育——以大湘南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4-79.

[8]王贤琳,等.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09(9):9-13.

[9]刘飞,曹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框架[J].中国机械工程,2000(9):961-964.

[10]邹新强,杨敬丽,黄家伟.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州市为例[J].中国标准化,2019(7):111-114.

[11]周平,熊曦.湖南省各市州工业竞争力评价及转型建议[J].经济地理,2018(10):136-140 .

[12]熊曦.工业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兼论湖南的实践与思考[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

[13]李博洋,顾成奎.中国区域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5(2):23-30.

[14]邓慧慧.杨露盘.雾霾治理、地方竞争与工业绿色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118-136.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李自行
党的100年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