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元勋陈能宽

2020-03-12戴楚洲

湘潮 2020年2期
关键词:两弹原子弹试验

戴楚洲

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武陵山区

走向世界的金属材料科学家

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他自幼聪敏好学,在读完中小学后,1939年考入从长沙市迁到沅陵县的雅礼中学高中部。抗日救亡呼声激励着这位热血少年立下救我中华志向,因而学习更加刻苦,想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1942年,陈能宽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1946年大学毕业之后,陈能宽进入天津炼钢厂工作。战乱之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面对与理想脱节的现实,陈能宽苦苦寻求出路。

1947年,陈能宽和妻子裴明丽通过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考试,远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仅用了一年时间,陈能宽就获得了耶鲁大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又师从物理冶金学著名学者麦休森教授,于1950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铝单晶体范性形变与再结晶的结构研究》,与导师联合署名发表在美国金属学报上。毕业之后,他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任职。在美国期间,陈能宽钻研金属物理,发表了多篇“位错”论文。其中,他与人合作发表的《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被认为是金属物理学研究的创举。1952年,陈能宽在美国金属学会学术会议上宣读这篇论文以后,《纽约时报》立即进行了报道,从而奠定了陈能宽在金属物理领域的地位。

正当学业有成的陈能宽准备返回祖国之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陈能宽只得留在美国。1955年秋,中美两国达成“交换平民及留学生”协议,陈能宽看到回国的希望,和妻子裴明丽一起积极准备回国。有些美国朋友对陈能宽急于回国不解,他说:“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一样。正如鲁迅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

1955年底,陈能宽夫妇放弃美国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排除美国政府干扰和阻挠,携家人从旧金山经菲律宾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陈能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感受到了“给自己国家做事的幸福”。“你们这么年轻,回来给祖国做事太好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陈能宽等人时,高兴地说。不久,陈能宽与周邦新、刘长禄、王维敏等研究人员开始进行矽钢片的加工结构与再结晶结构的研究,并在铁硅合金中获得立方结构的形成。

1959年底,陈能宽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前所长李薰和龙期威等提出“建立品体缺陷和金属键统一的金属强度理论”建议。同时,他以长期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的研究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与积累的经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设计起爆元件

1960年6月,陈能宽接到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通知: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即核武器研究院)研究员。“陈能宽同志,调你到二机部来是想请你参加一件国家重要的机密工作。我们国家要研制一种‘产品,我们想让你负责爆轰物理的工作……”虽然钱三强和朱光亚等领导没有明确说出“产品”名称,陈能宽还是猜中了“产品”的含义。他说:“是不是让我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你们是不是调错人了?我是搞金属物理的。我搞过单晶体,可是从来没有搞过原子弹。”领导说:“调你来没有调错。我们谁也没有研制过原子弹。”

陈能宽回到家里,对妻子裴明丽说:“我要走了!”“你要到哪里去?”妻子问。“你看过《昆仑山上的一棵草》这部电影吗?我要到那里去,那里有美丽的蓝天和草原。”他对妻子说,“如果我要调到一个你找不到我、我也不能和外面联系的地方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吗?”裴明丽回答:“如果国家需要你这样做,你就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做吧!”

陈能宽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以后,开始从事“原子能在国防中应用”的研究。为了国家利益,陈能宽从头学起。从此以后,他隐姓埋名、销声匿迹20多年。因是机密任务,陈能宽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以致妻子对他的工作性质和具体地址一无所知。陈能宽变成了裴明丽熟悉的一个个信箱号码,她从不知道丈夫身处何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公报发表以后,才有人告诉她:“你知道吗?陈能宽也参加核试验了。”

在第九研究院,陈能宽在朱光亚、王淦昌等人领导下,最初工作是主持设计爆轰波聚焦元件、测定特殊材料的状态方程,负责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他带领一帮年轻人,来到长城脚下官厅水库旁炸药试验场。在临时工号里,他们开始前期炸药成型工艺试验。陈能宽身先士卒,在燃烧的火堆旁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用一口普通铁锅和几只旧军用桶熬煮和搅拌着炸药。他们用土办法浇铸出了上千枚实验炸药部件,并进行了打炮实验。求得数据以后,研究人员就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分析处理。

当时,做爆轰试验的“碉堡”还没修起,陈能宽他们就把沙袋围起来做实验。上千次试验都在风沙弥漫的塞外进行。做完一天实验,人变成了“沙人”。风沙吹裂了他们的皮肤,他们关心的却是怎样做才能使雷管和炸药在点燃核材料时,同步性只差千万分之几秒;如何把炸药能量集中起来,使核材料引起链式反应;如何用特殊办法,把炸药威力集中在“产品”中心的核材料上。在参与的核试验方案制定和组织工作中,陈能宽把视线投向核試验爆炸方式的转变,将核爆炸方式从空爆、地爆转向平洞和竖井试验。每次核试验都会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都需要陈能宽和他的研究团队付出极大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9月,“内爆法”关键技术环节获得验证,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验问题。陈能宽和他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

“两弹”突破功勋卓著

1963年,陈能宽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实验部主任,负责爆轰物理、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炸药部件和核材料部件研制等任务。陈能宽和科研人员转战青海高原试验场,进行原子弹爆炸前的“冷试验”。每天从驻地到试验场,要在坎坷路上颠簸半个小时,为防“产品”在路上发生意外,陈能宽坐在车上也把危险的关键部件放在自己旁边。很快,他们进入了爆轰物理前沿,并且开拓出中国爆轰物理专业,在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技术、“增压”技术和实验测试技术等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964年2月,陈能宽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同年6月,陈能宽领导进行预定计划的爆轰模拟试验,解决核实验前一系列内爆物理学与相关的材料及工程问题,为我国首次核试验铺平道路。在艰苦的环境里,陈能宽“写诗填词”,与同志們“互相鼓励”。在青海省戈壁滩,他挥笔题诗:“八百年前陆放翁,一身甘愿九州同。华当夜度精神爽,万里西行一起龙。”

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场,陈能宽负责原子弹的装置技术工作。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陈能宽出任“冷试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主任委员王淦昌领导下,主持“内爆法”和“聚焦元件”等一系列试验,掌握了原子弹内爆法的手段和技术。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试验场,大地颤抖,天空轰鸣,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上……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使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大国行列。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激动的陈能宽赋词抒怀:“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嵬,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争辉。”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仍然率领那支科技队伍艰苦奋战,将关键问题和工程科学问题逐一解决。在1966年12月获得成功的氢弹原理实验、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以及后来的多次核试验中,作为核装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陈能宽都在试验现场。1967年6月17日,祖国西北上空出现了两个“太阳”——中国人自主研制、设计、制造的氢弹爆炸试验获得成功。

1982年,陈能宽和王淦昌共同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他因多次成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时,陈能宽因在“原子弹的突破与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和邓稼先一起并肩走上主席台,作为核武器研究集体的代表,领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军委授予或者追授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等23位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功勋奖章。陈能宽和周光召、朱光亚、于敏等人走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从国家主席手中接过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6年5月,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国奉献一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猜你喜欢

两弹原子弹试验
稼先的故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CS95
i6
驭胜S330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
17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