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吃的降糖药,该换了吗”
2020-03-12岳继鹏
岳继鹏
许多糖尿病患者会有这样的顾虑:“我吃的药时间长了会不会产生耐药,越来越不管用了?”“降糖药吃多长时间需要换?什么情况下需要换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降糖药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又不发生低血糖事件,这样的降糖治疗方案比较理想,不需要频繁更换药物。
因为每换一种药物,就必须有一个血糖再调整的过程,有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但是,你如果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则需要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及药物。
1.血糖控制不佳,药物治疗效果打折扣。
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有关。随着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内源性胰岛素生成量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使用原来的治疗药物,就可能出现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标。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检测前3个月的总体血糖水平,一般每3个月检测一次,如果不达标,在排除饮食等因素影响后,就需要考虑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增加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如果已经口服包括促泌剂在内的3种及以上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且达到每种药物的最佳剂量,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则预示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已经非常不足,提醒医生及患者应及时起用胰岛素治疗,尽早使血糖达标。
2.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大部分口服降糖药物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的,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肝功、肾功能明显减退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用某种药物。严重肝功能异常,通常是指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其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口服降糖药物是禁用的,除了DPP-4抑制剂中的利格列汀。
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会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将肾功能分成5期,不同时期可以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不同。究竟哪些药能用,应由专业医生来决定。比如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格列本脲停用。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1.73m2),二甲双胍停用等。
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对于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有禁忌的患者,要及时调整为以胰岛素为主的降糖治疗。
3.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及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应立即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出现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可每年测定一次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可适当补充。正在服用SGLT-2抑制剂类药物的患者,如出现外阴、尿路感染应暂停使用,如果出现明显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应停止使用。
4.糖尿病特殊时期,比如妊娠、手术。
口服降糖药能通过孕妇的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营养代谢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禁用口服降糖药。而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妇女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尤其是大手术期间,由于进食不规律、疼痛刺激、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胰岛素抵抗增加等各种原因,会出现血糖大幅度波动,进而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这时应采用降糖作用快、方便调整剂量的胰岛素来降糖治疗,待术后痊愈再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
5.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
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了冠心病,应该优先选用有明确证据支持、在降糖的同时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及度拉鲁肽), SGLT-2抑制剂(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我们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6.需要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患糖尿病合并其他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时,新增加的药物可能会影响降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因而需要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如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大大减少器官、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这时往往需要增加降糖药的剂量。而影响肝脏CYP450酶系的克拉霉素与磺脲类降糖药联用,因其经过同样的通道代谢,会增加磺脲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导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这时应该及时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