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20-03-12李艺铭
李艺铭
表1 扩张的数字经济对价值创造和捕获的潜在影响。来源:《2019 年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联合国贸发会议,2019.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启动的关键时刻。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共识显得尤为可贵。2019年,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性组织对数字经济予以极高关注,中国举办的以“数字经济”为题的大型会议也达到历史之最。2020年,“数字经济”仍将是经济社会重要的主题,应关注如何在国际对话中构建更一致的思维和话语体系,以及在国内发展中推动落地和差异化。
一、对2020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根据赛迪数字经济五层级分析框架,展望2020年,资源型数字经济,发展内外因俱佳,将进入绿色加速通道,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发力,中国正式启动6G研发;数字经济生态,联合国积极作为,擎起全球数字合作与交流大旗,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我国自上而下一致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生态积极向好;技术型数字经济,仍处于美中“两国独大”的寡头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整体更迭趋缓和热点技术持续爆发,“一热一冷”并存;融合型数字经济,在转型升级压力下生产型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传统企业主动拥抱阶段,消费型数字经济在不同场景、不同群体中表现为差异化消费特征,推动生产型数字经济跨界要素集聚、引导挖掘消费型数字经济个性化潜力仍待加强。
图1 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指示灯。来源:赛迪数字经济五层级分析框架,作者整理,2017
(一)联合国将引领全球数字合作,强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数字依存
2019年,联合国成立联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并发布《相互依存的数字时代》作为小组成立首份纲领性宣言报告,提出尽快完善全球数字合作框架、2020年通过《全球数字合作承诺》等重要建议,体现出在数字经济领域推动全球合作的理念和设想。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不仅回应了一直以来热议的数字经济测算口径,指出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约占GDP 的4.5%-15.5%,首次明确关注了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合作中的赶超策略。一年一度的G20峰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全球数字经济对话,签署发布的《G20大阪领导人宣言》倡导“努力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测和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开放”,并重申了对WTO进行必要改革的支持。从国别来看,德国、英国分别出台工业4.0、数字文化政策,再度鼓励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从当前趋势看,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有待增强,联合国在其中的牵头作用有所增强,《全球数字合作承诺》能否如期签署及其签署国别、内容范畴都值得期待,数字经济正在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思维上下一致,加速向经济社会全领域贯彻
自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积极推动政策制订。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首次明确“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将数字经济的作用推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央网信办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中的新应用。截止目前,已有20余个省份已出台省级数字经济战略,2019年天津、山东、四川、安徽等多个省市跟随出台省级数字经济战略,其中,浙江成立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成立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省级机构,体现了各地方对数字经济的高度关注。同时,河北石家庄的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重庆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福建福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国际性重大展会平台纷纷以“数字经济”为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展示。通过政策宣贯,当前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取得了高度认同,省级层面战略部署已基本完成。2020年,数字经济政策将呈现三大延伸:一是向市、县/区级延伸,二是向细化领域(如工业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延伸,三是向与传统经济结合落地的方向延伸。
(三)创新发展试验区确立,有望加速形成可落地可复制方案
数字经济发展从来离不开实体经济基础,也离不开本地经济社会现状和特征,因此,《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鼓励六地区尊重各自经济基础迥异、社会管理矛盾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客观差异,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出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试验区”不同于“实验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且针对“数字经济”这一宏大命题,政策探索大有可为。2020年,各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将逐渐成熟,结合这些地区不同的要素禀赋,秉持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可探索数字经济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并可期在部分区域率先創新实践,形成可供全国学习的可复制、可落地的成功经验,切实指导和推进数字经济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发挥数字经济效能。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实现问题
在全社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中,数字经济总避免不了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对比,其背后原因就是,虽然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它终究是经济,总要关注总量。数字经济的价值结合?价值能否实现?价值怎么实现?这是悬在有关部门和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刃。联合国报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价值创造和捕获的潜在影响,分别从个人、企业、平台、政府等不同主体进行分析,而其对整体影响也并非单方面向好。这也提醒我们,数字经济不仅拥有创新性等正面效应,仍然存在着马克思所谓“惊险的一跃”的巨大风险,在推动现有经济体系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时刻警惕价值无法实现的“陷阱”,及其延伸的对现有宏观经济平衡的破坏和挑战。
(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策略需寻求国际认同
首先,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存在众多分期,具体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内涵的界定、新型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数据流通规则不一、数字鸿沟的拉大趋势、数字治理多元化要求等挑战,都有待统一认识。其次,中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赶超已经受到部分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压制,如何切实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发展数字经济迫切命题。再次,根据联合国、腾讯等报告,中国和美国是当前数字经济领域的两大巨头,数字经济发展可能进一步剥夺后发国家发展机遇,如何联合和带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共同发展,让数字经济造福多数人,是中国的重要使命。
(三)数字经济新动能培育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挑战
数字经济是国际性议题,免不了国际合作和推进。但当前中国面临着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出尔反尔的巨大政策风险,也面临着国内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等结构性等问题,而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如新型基础设施中的5G/6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有长达5-10年的投资回报期。不仅是资源型数字经济投资有如此性质,生产型数字经济也有着较长的投资周期。因此,如何做到数字经济投资、发展与传统经济转型的平衡,有的放矢,找准发力点,分步骤实施,也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
图2 转型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信心程度差异。来源:《2019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埃森哲,2019.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说好数字经济“中国话”,为国际共识提供中国智慧
面对愈演愈烈的数字经济管制,在美国对我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实施301调查、出口管制、禁售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背景下,中国一定要摒弃利己主义,拥有大国担当,秉持开放心态,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一方面,利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腹地纵深,推进数字鸿沟、数据跨境流通、数据所有权、个人隐私保护等未决议题的探讨,积极引领全球政策导向,寻求更多认同。另一方面,提升全球数字经济领域“中国话”的话语权,梳理和总结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先发展 后监管”理念,帮助后发国家和地区理解和学习中国经验,真正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友好交流的新窗口、新桥梁。
(二) 从本地经济基础出发,有的放矢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
谨记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转型提升,坚决摒弃“两张皮”思维,切实从本地经济发展的规模、特色、趋势、难点出发,利用数字经济的新要素、新思维、新做法破解难题,培育新增长点。各地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选择地分步骤实施数字化转型,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应加强聚焦,紧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痛点,在一定区域、一定行业、一定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探索,并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经验。
圖3 消费数字化决策客户旅程。来源:《中国消费型数字经济图谱白皮书》,赛迪智库电子所、百分点,2019.
(三) 找准供给侧、需求侧着力点,挖掘数字经济价值潜能
在推动生产型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应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垂范,发挥龙头企业在应对营收变化、毛利率变化、未来颠覆能力的信心优势,带领全行业加速转型;政府应帮助疏导重点领域企业转型压力,在数字化转型初期给予一定的扶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有所选择地、分步骤实施数字化转型。
关注数字化撬动的新消费潜力,培育消费型数字经济发展。根据中国消费型数字经济图谱,应充分挖掘不同年龄、收入、城市等群体的消费特征,针对消费数字化的决策过程,提振消费型数字经济规模和质量。
2019年是数字经济得到高度重视的一年,从全国“两会”提出“壮大数字经济”,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规划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逐渐健全。2020年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2020年,数据总量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我国将成为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丰富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