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虑,让造谣者轻松得手
2020-03-12宋素红
宋素红
人们的社会交往很难与谣言完全隔离。在社交媒介环境里,随着用户主体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便利,未知的领域越来越大,谣言的种类也日趋丰富,而谣言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无论是信谣者还是传谣者,谣言传播的前提都是故事的重要性加上模糊性,二者缺一不可。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模糊的内容,谣言传播和接受的概率就越大。
健康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再加上健康类信息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总能引发公众注意。近年来屡屡曝光的食药安全问题,使安全和健康牵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健康类谣言遂成为谣言传播最突出的一类。
谣言虽然是无中生有,但谣言的传播和接受却有一定的心理基础。谣言传播最重要的心理根源之一,是人们有希望尽快理解并简化许多接踵而来、发展迅速的复杂事件的需求。大众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问题上相信谣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检验真伪。
从造谣者层面看,健康谣言的生产往往不是无心之举,而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追求经济效益。特别是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生产能引发公众关注,带来浏览量和转发量,达到盈利的目的。
对于信谣和传谣者而言,人们在接触到健康类谣言之后,是否接受并进行再传播,取决于谣言与人类心理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需求可以为谣言传播提供动力,如满足需要、缓解焦虑和紧张、提供希望和产生仇恨。对健康类谣言而言,其传播动力主要是满足需要和缓解焦虑。此外,在社交媒體时代,分享健康类谣言也是表示友好、促进社交的一种方式。
造谣:唤起恐慌心理
“民以食为天”,公众内心对食药安全充斥着紧张甚至恐慌心理。对有害健康的食药安全谣言,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点风吹草动,大都会信以为真,这导致健康危害类谣言无时无处不在。
2019年,一则“长期服用降压药致死”的谣言风靡社交网络。谣言声称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死于肾衰竭、心衰竭,这与长期服用降压西药关系重大。因为西药会让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药物毒性则会摧残心、脑、肾等。事实上,在干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给予降血压药,可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危险。
上述谣言在医学知识的包装之下,以子虚乌有的调查数据、没有逻辑和科学实验支撑的归因分析,武断地得出结论,迎合了人的恐慌心理。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已超25%,且还处于上升趋势,并呈年轻化趋势,因此该谣言容易引发年轻人关注。面对高血压风险和用药伤害的两重伤害,公众心存紧张和恐慌,因此,该谣言的传播有广泛的用户土壤。通过唤起大众的恐惧心理,引发关注,促成广泛传播。
信谣:满足安全需要
2019年的一则健康谣言“吃鱼眼能明目”,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吃什么补什么”的思路而引发大众关注。从科学层面看,鱼眼含有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对人的视力增长并无帮助作用。此外,因核桃的外形像人脑,“吃核桃补脑”的谣言借助“以形补形”广为传播。从营养学来看,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提高智商。
上述谣言借助中国传统的健康养生观念,强化健康养生效果,得以广泛传播。但此类谣言广泛传播的基础是公众心理需要。随着手机和电脑成为上网终端,这些设备的强光和闪频对用户视力的影响已成事实,公众内心潜存着保护眼睛和视力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吃鱼眼能明目”被炮制并传播就不足为奇了。而“吃核桃补脑”声称有补脑效果,则满足大众希望变聪明的需要。事实上,“吃什么补什么”和“以形补形”都没有科学依据,营养均衡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最重要。
传谣:制造谈资 构建形象
研究发现,谣言传播的间接原因是在谈话中填补尴尬。在社交媒体环境中,随着交流愈加便捷和频繁,人们的交往圈子愈加扩展。如果能在交流中提供谈资,且这类谈资对对方有好处,则不仅意味着自己见多识广,还可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好感。例如,2019年的一则谣言“人体有最佳睡眠时间表”风靡互联网,“晚上9点~11点之间睡觉淋巴排毒”“凌晨5点~7点起床是大肠排毒的时间”……现代医学认为,人体需要规律的、足够的睡眠,睡眠也需要被认真对待。但是,睡眠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生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划分时间段、赋予功能即可。人的睡觉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就好。
对谣言生产者而言,该谣言的传播和转发抓住了大众追求健康的心理。对传谣者来说,这类无法求证的谣言体现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友好,有助于在传播中构建良好的自我形象,进而将这种形象转化为社交货币,为自己带来好处。而对受者而言,这类关爱性健康养生类谣言并不会带来实质性伤害,因此也不会排斥。
谣言传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它反映了大众的心理需要程度。具有清醒谣言意识的人不容易受骗,因此公众如能够迅速而完整地获知准确消息,就不容易信谣传谣。如何有效地防谣和辟谣,需要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入手。“谣言止于智者”。只有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食药安全科普,提高大众的食药科学素养,才能使健康谣言及时被识破,避免被多数人接受、转发而造成严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