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设计与推广研究

2020-03-12谢良梅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艺品编织规模化

谢良梅 李 军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一、引言

十八大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民族工艺品产业凭借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顺利实现了民族文化产业的提升和革新,由此凸显出未来我国民间手工艺品行业发展的潜力巨大。但是,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让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严峻。蕨编工艺品同样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的困境,据笔者调查研究后发现,渠道受阻、缺乏创新、缺少品牌、需求减少等问题制约了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的发展,对此,树立品牌意识、开拓创新、拓宽市场是传承和发展蕨编工艺和实现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要素、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工艺品技术的提升[1]。

二、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的意义

(一)民族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黔东南州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民族特色鲜明。在此,笔者以苗族图腾中的牛头和铜鼓为例,发现牛头和铜鼓是黔东南地区旅游产品的重要演化源头,于是衍生出牛角梳、牛角制品、铜鼓模型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基于此,蕨编工艺品可以根据牛头或者铜鼓为形体,编织创作出各种精美的旅游文化产品。其中,蕨编制作而成的牛头产品,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蕨编工艺品的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因为,在蕨编工艺品中包含着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所以大众在消费的同时能够了解工艺品背后所蕴含的民族风俗,进一步通过工艺文化了解苗族的历史和演变。并且,牛头、铜鼓等蕨编工艺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时还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让蕨编工艺品以一种文化产品的新态势面向世界。

(二)特色技艺传承的新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民族元素逐渐衰退和没落,蕨编工艺也因此面临着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的困境,这也是现今我国民族工艺发展整体遇到的瓶颈现象,只有打破传统的禁锢,探寻新的路径,才能探寻到蕨编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新动力。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黔东南州蕨编工艺品普遍价格区间在几十元至几百元,只有少数精美蕨编作品才能够达到千元的价格,但是这种作品的制作过程及其耗费精力和时间,且单位时间的产出和收入十分不对等,导致继承蕨编工艺的艺人匮乏,更不能期盼能够将这项民族文化工艺发扬光大。因此,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突破原有的制作工序限制,打造出符合现代需求的工艺品,也可以说是某种定义下的商品,从而实现蕨编产业的高收入,保障蕨编艺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从而推动蕨编工匠人才的发展,为蕨编工艺的传承提供新动力。

(三)旅游产品创新的新路径

全域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点,旅游业当即成为全州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其中,旅游产品的消费比重在旅游总支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种依托民族文化、特色节日、风俗习惯而产生的特色工艺品逐渐出现在旅游市场上。但是,据笔者对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镇远古城等重要旅游景点与国内各地旅游景点调查数据对比显示,各地旅游景区的旅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仿造、复制、低端等情况层出不穷。基于此类现象,蕨编工艺品依托自身的独有价值和市场相对空白为基础,利用黔东南民族地区特有的编织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再辅以结合各种少数民族的图腾、建筑、器物等具体实物,编织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新旅游产品,从而推动蕨编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道路,实现对蕨编工艺品市场渠道进行拓宽,并逐渐增加蕨编工艺品的销售潜力,最终成为旅游产品创新的新途径[2]。

三、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设计与推广策略

(一)利用品牌创新提升效益

一直以来,蕨编工艺以一种传统编织技艺分支的身份而存在,注定其制作过程十分耗费人力和时间,虽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是对编织匠人的基础技能、熟练程度等要求却十分看中,而工艺品的市场交换价值却不能满足匠人们的生活支出,从而导致其产量较低、效益不高等问题。基于此,蕨编工艺品要实现突破和规模化生产,就必须要重点突出产品的品牌创新[3]。一方面既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现代元素进行融合,提升蕨编工艺品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进行蕨编工艺品的品牌设计与创作。不仅要让蕨编工艺品体现实用价值、观赏价值等,更重要的是赋予蕨编工艺品独有的品牌价值,从而增加工艺品的综合价值。据笔者调查了解到,蕨编工艺品多次参与博览会、行业交流会等,都获得了极佳的奖项,并且各评委对蕨编工艺品的评价也是十分赞赏,可见蕨编工艺品的不仅能够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可,更能够斩获大众的喜爱之心。在此基础上,蕨编工艺品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实现对外输出,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出现在外国消费者的视野中,达到增加产品的销售数额,实现利益增加和品牌提升。

(二)结合旅游产业同步发展

近些年来,旅游业以“大众产品”的态势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利用旅游总成本的15-20%左右用于购买旅游商品[4],具有当地特色和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之一。蕨编工艺品作为黔东南州的一种新兴编织工艺,由民间工艺大师龙冰霜花费数十年时间改革和创新,利用可食用的蕨草作为编织原材料,结合各类具有美学价值的造型,编织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其形状主要有牛头、铜鼓、台灯、鱼形、篮子等,有着丰富的地区文化、历史、艺术等内涵。通过蕨编工艺品变身为旅游景区代表商品,利用旅游营销渠道,成功实现蕨编工艺品走进大众视野,吸引大众、成为当地景区的热销商品。并且,增设体验蕨编编织项目,游客可以选择各种简单到复杂的模型,由工艺大师指导,编织自己的工艺作品,这不但可以提升蕨编工艺品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让大众更好的了解蕨编工艺,了解蕨编匠人精神。

(三)推进网络自销平台建设

自我国“互联网+”的概念与传统行业进行革新发展相结合后,催生出了许多的新营销渠道、新宣传方式,带动行业顺利改革创新。基于此,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道路,首先通过建设网络自销平台,刺激大众对蕨编工艺品的认知,开辟新的市场途径,振兴传统工艺;其次利用网络平台信息流通更快、产品爆发力更强、宣传推广更有效等特点实现蕨编工艺品营销创新;最终依托微商城销售模式,提升蕨编工艺品的销售数额。一方面,网络自销平台微商城模式,不仅可以更有利于蕨编工艺品的线上营销和流通,而且可以促进蕨编工艺品与顾客之间的互动,通过微视频方式记录蕨编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匠人们的精湛技艺,让大众能够更加近距离了解蕨编工艺品的各种属性,再利用公众号推送美文方式向大众宣传蕨编工艺品的民族内涵、文化价值、匠人精神等信息。另一方面,网络自销平台微商城,利用分销模式实现“顾客变员工”的多级转变,顾客通过微商城注册成为产品分销商,再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推广和裂变自己的分销团队,从而分销蕨编工艺品,实现蕨编工艺品分裂式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蕨编工艺品销售规模的增长,达到更好的宣传和营销效果。

四、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民族工艺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和机遇,让民族地区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力,挖掘并提升民族工艺品的潜在价值,实现民族工艺品产业化发展。但遗憾的是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耦合度不高[5]。基于此笔者从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设计与推广方向进行研究,提出规模化生产道路的“三步走”战略;第一,利用品牌创新提升效益,通过打造新的品牌提升工艺品的综合价值,作为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的基础;第二,结合旅游产业同步发展,以旅游产品作为载体,能够更好的对蕨编工艺进行挖掘,打造迎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作为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的载体;第三,推进网络自销平台建设,实现蕨编工艺品的对外输出和营销宣传,作为蕨编工艺品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工艺品编织规模化
艺术工艺品欣赏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体验编织的乐趣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