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探讨

2020-06-15兰龙耀胡菲菲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融合

兰龙耀 黄 凌 胡菲菲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202)

针对创业教育改革问题,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财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支撑,而财务专业技能也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得以应用与提升,两者具有充分的融合空间,但目前很少有高校能够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甚至长期处于脱节状态。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功能定位、教学实践等三方面分析两者的融合基础,按照“自上而下”原则设计融合路径,并提出融合方案的实施建议。

一、融合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深厚的融合基础。

(一)总体目标一致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的人才[1],而应用型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财务理论扎实、实践能力深厚的专门型人才。虽然两者在具体目标上存在明显区别,前者侧重培养综合能力,后者侧重培养专业能力,但从总体目标来看,两类教育都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有助于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新变化,支撑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顺利进行。

(二)功能定位互补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支撑。财务元素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构成,贯穿于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会涉及不同的财务要素和技能。财务元素是否得到合理设计,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生命周期。比如在创业设计阶段,涉及收入来源设计、成本结构设计、现金流结构设计等财务元素。如果不重视盈利模式设计,无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来源,那么项目将长期亏损,难以为继。

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深化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实操应用水平普遍低下,尤其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深化改革。

(三)注重实践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在教学上都强调实践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强调通过大量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通过模拟训练、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财务实操技能。通过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中的财务设计与财务活动处理,既可以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也可以提高和巩固财务实践技能。

二、融合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按照“自上而下”原则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目标导向、课程体系支撑、教学模式等三个层面。

(一)培养目标融合

近年来,企业财务环境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要求财务从业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创新的财务解决方案帮助管理者应对新的经营环境。但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适应财务专业领域的工作,体现不出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业胆识、创业能力,既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深化改革,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规范、持久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要实现有效、深度地融合,高校首先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进去,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目标调整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具有扎实财务理论和财务技能,能够有效开展一般财务活动和处理常规财务关系;第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及时地开展财务创新设计活动来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第三,具有较强市场敏感度,敢于抓住市场机会,在财务领域进行创业或利用财务专业技能参与其他创业项目,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二)课程体系融合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专创合一”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活动涉及的财务元素与财务技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需要借助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构建“专创合一”课程体系的前提在于寻找到两者之间的融合点[2]。

基于过程视角,创新创业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创业设计、创业策划和创业实施。通过梳理不同阶段涉及的财务元素与财务技能,寻找融合点,具体内容见表1。在创业设计阶段,要求创业者具备财务设计能力,能够结合业务构想设计收入来源、计价方式、成本结构及现金流结构;在创业策划阶段,要求创业者具备财务预测、分析与评价能力,能够结合业务预测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可行性及风险;在创业实施阶段,要求创业团队能够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履行财务职责,管控财务风险。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鉴于创新创业不同阶段对财务的独特要求,结合教育教学规律,笔者将课程分为三类:专业课程、双创课程、融合课程[1],具体内容见表2。其中专业类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传授财务专业知识、培养财务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类课程主要包括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目的是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融合课程主要是针对创新创业活动中需要的特殊财务技能而单独设置的课程。此外,“专创合一”课程不仅需要系统梳理第一课堂,同样需要系统整合第二课堂,如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俱乐部等。

表2 “专创合一”课程体系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三)教学模式融合

教学模式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实现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相较于传统教育,创新创业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注重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3]。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深化改革也要求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教学模式融合需要高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层面进行创新与融合。

在教学方面,可增加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生动性。一方面,教师角色转变为“教练、组织者或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知识应用与迁移能力。

在考核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知识迁移与应用、实践技能”三个维度的评价权重,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更加丰富,如理论+课内实践、理论+案例分析、试验设计+PPT汇报、笔试+课程论文等[4]。在评价主体方面应突出学生角色,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讨论、项目质询、路演投票等创新形式。

三、实施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既需要基于教育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也需要高校在制度、组织和资源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制度保障

高校不仅要在意识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提供保障。首先,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学分,同时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经过认定后也可获得相应学分;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如创新创业指导、编写创新创业教材、考核方式改革等,甚至可以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在职称评定中。

(二)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制度设计的全面性和执行效果,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来负责管理。首先,在学校层面,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层制度设计,定期举行研讨,提高各院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统筹创新创业资源,组织校级及以上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动;再次,二级院系部应成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负责融合类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指导。

(三)资源保障

高校需及时搭建多边平台,连接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及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比如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入业师、金融、校友等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指导服务。高校还需更新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专业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兼具超强专业技能、优秀跨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专业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但往往缺乏企业实践经历,更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导致难以承担融合类课程设计与教学。对此,高校应该两手抓,既要从外部积极引入创业实践类老师,也要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培训与实践,在科研、资金方面进行适当倾斜。

四、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具有深厚的融合基础,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高校自上而下地设计,包括培养目标融合、课程体系融合、教学实践融合,还需要高校在制度、组织、资源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