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四个优先”,促进乡村振兴
2020-03-12董虎刚
董虎刚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四个优先”的具体表现
(一)推动农村发展,要优先保障资金投入。
农业农村要实现优先发展,在资金上需要大量的支持,如果没有足够财政资金的支持,乡村振兴将无法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目前县级和乡级的财政资金存在紧张状况,财政只能维持自身的运转。因此要让乡村有更多的中央和省市财政支出流入其中,让乡村发展有足够资金。
优先在资金供给上支持,在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力度上,各级政府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加大其投入。要改变政府的财政向城市倾斜,增强乡村优先的意识,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大力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另外,拿出专项转移支付,用来搞公共服务建设,把经济薄弱地区的短板补上去。此外,还要重视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农村社区以及农民自身的力量,把这些力量汇集起来,用来建设美好乡村。
(二)推动农村发展,要优先考虑干部配备。
优先配备干部到农村基层,让干部与农民一起并肩作战。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既要有农民自己的村干部,也要有像“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一样站在农民身边的干部。党政系统中有许多了解大市场、好模式、新技术的干部,他们可以在知识、信息、政策等方面带领农民,如果把他们配备到最需要的乡村去,他们就能带领和帮助农民为了美好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分配干部入村应着眼于配备一人带动一批、从而带动一方的考虑,通过对农村配备优秀干部,进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千秋基业,决胜于人。干部是党的事业第一资源。通过源头培养、针对性培养和跟踪培养,提高“三农”干部素质;坚持以事择人、事业为上,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大胆选用年轻优秀的“三农”干部;注重选拔在“三农”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干部,让其进入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岗位上去,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从而保证和提高“三农”干部队伍在农村的长期战斗力。
(三)推动农村发展,要优先安排公共服务。
当下,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城市相距甚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村,弥补农村发展的不足,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普惠转向公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树立农村优先导向,推动科教、文化、卫生齐下乡;要促进医保、社保、大病保城乡统筹全覆盖,使全部农村成员受惠。要关注贫困户、老弱病残、“三留守”,等难点人群,让他们生活有最低保障。公共服务保障就像是一张大网,只有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这张大网织结实了,乡村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四)推动农村发展,要优先满足要素配置。
要实现优先满足要素配置,就必须让人“流”入乡、留在农村,农村中有大量人力资源进入城市发展,现在要优先发展农村,就得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这些人返乡,改变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的情况。要注重挖掘农村中的有为青年,使其成为家乡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经营者和农民企业家;要积极培育农村新模式和新产业,要吸引高校毕业生、建筑师、农民工、以及城市各类突出人才返乡下乡,为乡村发展建设注入新的血液;要吸引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及成功企业家等进入农村,成为乡村建设不开或缺的一部分;多措并举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和优秀人才进入农村,为有志留在农村发展的年轻人和其他优秀人才创造基本条件,提供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
二、农村发展“四个优先”的必要性
(一)农村发展“四个优先”,能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与城市相比,农村有很多地方,许多层面的社会保障建设都极为薄弱;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卫生服务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与城市大医院相比,落后的状况十分严重;乡村道路差,公共设施不完善。因此,我们要在城市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发展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干部配备上优先、要素配置上优先、公共服务上优先的措施,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二)农村发展“四个优先”,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四个优先”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导向,对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和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把“四个优先”认真落实到位,把政策导向变成政策举措,建立并完善一系列配套的相应政策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干部配备、资金投入、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构建完善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利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充分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三)农村发展“四个优先”,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不协调性发展,城镇化水平高低不齐,导致城乡发展程度不一样。推动农村“四个优先”战略,有利于加速农村发展,补齐发展中的短板,缩小经济发展中的差距,进一步构建合理的市场化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城乡资源的空间合理配置。除此之外,借助发展农村“四个优先”,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使全社会力量都投入到乡村建设上来,发展一股农村改革和创新的力量,解决农村发展瓶颈问题,最终实现农村和城市一体化发展。
三、落实“四个优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加注重党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农村工作中领导体制机制。“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需要党的一把手来抓,要把五级书记抓“三农”的要求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认真规划出台重要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德治、自治和法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成千上万个坚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基层管理、团结动员百姓、推动农村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要培养服务于“三农”的人才队伍,培养“三农”队伍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其喜爱农村的一草一木,山山山水水,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倾听了解农民群众的需要和期盼,勤于去田间地头实际感触,尊重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三是要加强“三农”工作中干部队伍的人员建设,把进入基层从事“三农”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考察目标,重视与乡村基层工作中优秀干部的交流,重视对他们的提升,这样才能让许多优秀人才流入农村一线。
(二)更加注重绿色生态
其一要将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达到最优。依照现实状况、资源有限程度、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的功能布局。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构建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区域布局,让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更加匹配。其二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源防护。强化土壤肥力、改善土地污染、减少虫害,提高耕地质量。建立生态监测体系,以防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染物转移到农村,严防不经处理和不达标的工业污染物进入农田、渔业养殖区、农业产业园等农业区域。其三要构建农业清洁生产体系。促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推广喷灌技术,节约农业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田间化肥使用,让农药使用量变少直至没有。严格监管农产品投入,加强农业生产自始至终的管控,促进全程规范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将农田中的废弃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三)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一要持续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衣食住行中,吃是第一位的,要保护好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粮食充足,增加高标准农田的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二要促进农产品供给方面的改革,让生产和销售成一体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线上线下供给相结合,开通农村电子商务渠道,让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新鲜度。让农业与文化、旅游、体育等高度融合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三要促进以质量兴农,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规范农业生产标准,增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同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