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现全覆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3-12
(西京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愈加复杂,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虽已有20余年,但多数企业未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内部审计并未在现代化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全面深化内部审计全覆盖仍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面临的问题
在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对象数量多,类型广
我国国有企业涉及各种行业,各个行业国企所需审计的重点不同就导致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国有企业具有规模较大,组织内部级别层次划分过细,个别企业子公司较多,且分布地域范围广等特点,从而造成审计对象数量多这一困难。大多数母公司会在总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对于子公司是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不过多强制的。
(二)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独立性差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发展已有二十余年,我国不论民营还是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都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国企,因其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并没有得到重视。一方面,部分企业是迫于外部管理的需要才设立内审部门;另一方面,即便企业内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由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也很难得到管理层重视。
(三)内部审计制度标准不完善,技术方法落后
现今,我国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愈加重视。国企内部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标准是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政策手册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企业制定的内部审计标准是不同、加上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偏差,也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偏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大多以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样本抽取,查找审计线索,这种传统审计方式所带来的局限性造成了审计时间过长,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审计成本,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四)内审人员素质低
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内审人员综合素养达不到国家对内部审计人员高知识、高素质这一要求。大部分国企现有内审人员队伍中,多数是非专业审计人员,对于企业个人各种战略目标并不完全了解,即便企业内部会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也无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的培养。
三、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建议
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和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动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与创新,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本文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联动性,有效利用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规模通常较大,其下属的子公司数量多,总部和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性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因此,应加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性。为防止舞弊现象积极子公司应付审计的情况,总部的内审人员也应该及时进驻子公司进行审计,而不是完全交由子公司内部审计。在当前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联系,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国家审计应当在国企内部审计时发挥作用,起到监督效果。
(二)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保证审计独立性
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不重视,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一大阻碍,只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重视内审工作,才能对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起到助推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发布的报告质量受该部门独立性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发布的审计报告质量越高,说服性就越高。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完善内部审计报告模式,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各部门中的地位,是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
(三)完善内部审计标准,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适合大规模国企的内审工作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信息化审计平台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审计报告,以便决策者做出更有力的决策。
(四)提高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
国有企业内部应充分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建立完整的联动机制,避免内部审计部门陷入“孤身作战”的状态。其次,应及时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进行回访与抽查,检查该问题是否被有效解决与整改。最后,应加强监督,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所涉及到的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直至其有效整改和落实。
四、结论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维护国家资本安全,充分发挥完善公司治理的作用。因此,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