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共青团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现状调研报告
——以团县委书记为例
2020-03-12周文静
周文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关键是要抓住三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1]他同时又强调:“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谋划改革,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1]一切聚焦主责主业成为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着力点,而基层团组织建设直接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生命力。
为深入了解县域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现状,笔者设计了《县域共青团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基层团组织基本情况、对聚焦主责主业的认识、贯彻落实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等问题展开调研。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县级团委书记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0份(匿名),有效率100%。
一、县域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取得的成绩
团中央积极推动党中央共青团改革部署以来,抓基层改革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县域共青团干部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落实方面,都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的认识愈发深刻,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跟党走的工作能力逐渐凸显。
(一)普遍对聚焦主责主业认识深刻
主责主业反映的是共青团的职能定位。胡献忠[2]认为,共青团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社会支柱;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等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就是要聚焦到这些方面来,最终归结到一点就是聚焦到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上来,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群众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分析问卷数据,不难发现,当前,团县委书记在聚焦主责主业方面普遍具有深刻认识。主要表现在:
1.政治性明显增强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第一属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3]它与先进性、群众性一起,由习近平在2015年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增写进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改革过程中,基层团组织不断强化政治性站位,团干部对基层工作的基本定位有明确的认识。调查显示,团县委书记在被问到“您认为本级团组织对于‘深刻认识新时代共青团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的认识”时,仅有1.48%的人认为对其认识不足,尚未取得效果;其中接近75%的人认为本级团组织对新时代共青团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认识深刻,并且贯彻坚决。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县级团组织存在人员缺编现象,人力是共青团广泛开展青年工作的必要条件,有个别县级团组织甚至存在“光杆司令”、兼职、挂职等情况,可以想象,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团干部依然肯干、实干,坚定不移跟党走,其政治性不言而喻。
在被问到2018年占用精力最大的工作时,占第一位的回答是“党委和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任务”。由此可见,县级团组织普遍积极响应党中央对共青团改革的工作部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切实做到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准则。
2.理论素养有所提高
共青团改革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内容,逐步向基层团组织落实推进。调查显示,县级团干部一年内5%左右的精力花在了“党的十九大和共青团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培训”上,另有少数团干部涉及其他“教学任务”。这说明了意在提高团干部队伍聚焦主责主业方面的理论素养提升工作已经逐步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基层团干部任职培训和任期轮训等一旦全面覆盖,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群众工作能力、团的业务水平等将获得持续提升,不过目前还处于“预热”阶段,还未能全面推进。新时期的团干部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政治素养要合格,理论素养也要保持。除了定期培训,基层团组织干部也应当增强终身学习的精神,以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方面取得实际成效
1.团干部素质显著提升
在新时期聚焦主责主业方面,有约30%的地区认为本级团组织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有此成绩,与县级团干部素质的提升是离不开的,后面的问题也印证了这一点。当被问到本级团组织干部队伍素质是否能够胜任完成共青团职责使命时,认为能够胜任的超过80%;其中,认为“能够完全胜任”的达到27.41%;认为“不完全胜任”的仅占比16.67%;没有人认为本级团组织干部是“完全不胜任”的。团干部的回答既反映了其完成共青团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的能力和成效,也彰显了应对共青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团青关系更加密切
贺军科同志在团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团的领导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实现制度化,到基层去、到网上去、到青年中去开展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4]共青团在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时的自觉性、工作方式和能力逐渐增强,基层团组织也在紧跟大部队努力提升。调查显示,在县级团干部全年的工作精力投入中,“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教育引导青年等工作”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对共青团着力加强基层建设来说可谓可喜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凸显,全球化、信息化等因素对青年的影响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组织方式、政治心态、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变化的越来越多元化”[5]。在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深入青年群里,和青年打成一片,为青年解决实际困难等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紧密了团青关系,使青年有切实的获得感,更有利于团组织教育引领青年跟党走,促使其投身于党和国家发展的事业当中去。
二、县域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共青团深入改革以来,县域共青团针对聚焦主责主业,在转变和创新中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距离上级团组织和党的要求、青年的呼声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的组织和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基层组织有效覆盖面不足、团员青年的获得感和使命感不强,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基层组织偏离共青团的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要求,这些表现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消除,势必削弱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利于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甚至影响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体说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其背后的原因。
(一)宣传能力有待提高
团干部承担着以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培养青年,号召感染青年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任务。如果自身没有很高的宣传能力,是无法胜任这一职责使命的。在问及“您认为要更好地完成共青团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共青团干部亟需加强的素质是什么(限选3项)”时,64.07%的回答是:了解青年,深入青年,与青年打成一片的能力;57.04%回答是:教育引导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这说明,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社会形势,面对思想意识十分活跃且多样多变的青年群体,基层团组织在了解自己所联系的青年群体方面还有待加强。
很大程度上,宣传能力反映的是宣传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只有透彻的理论才能真正说服人;而只有将这种理论真正学深悟透才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如果自己都讲不清楚,又何以给别人听清楚呢。因此,共青团干部要做好勤于学习的表率,通过不断加深、巩固式的学习,才能增强自身理论素养,从而提高宣传能力,做好青年工作,履行好自身职责。贺军科同志在团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我们要做勤于学习、本领高强的表率,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全面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种本领’,特别是提高青年群众工作本领,努力成为党的青年工作的行家里手。”[6]
(二)群众工作本领不强
“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自己的组织,为群众服务是群团组织的天职。”[7]在问及“您认为要更好地完成共青团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共青团干部亟需加强的素质是(限选3项)”时,回答“心系青年、爱护青年的赤诚之心”的为38.15%;回答“服务青年的能力”的为47.78%,比之于21.11%的“党性修养”以及41.11%的“理想信念”项,有一定差距。二者这一隐性矛盾,说明县域团干部自身认为,自己在思想意识层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与自己的工作对象联系的实际层面却没有达到现实的要求。仔细查究之发现,这一矛盾所暴露的正是团干部在群众工作本领方面存在缺陷。
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共青团的工作就是群众工作。这一青年群众工作本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能力,考验团干部的实际动手能力、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脚力”以及把握青年脉搏、感知青年心理的“眼力”和深入思考、精准施策的“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县域团组织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牢记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这一基本职责,才能使团的工作和建设牢牢植根广大青年、永葆源头活水。
因此,进一步讲,县域团组织之所以群众工作的本领不高强,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群众观点薄弱有关。一项工作、活动要考虑青年是否需要;评价工作成效要看青年满意不满意,有没有获得感;工作作风情况,要看是否深入青年。“对群团组织来说,不能为群众服务,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就不会跟着走。……群团组织既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转’,又要聚焦服务群众搞好‘自转’,做到‘顶天立地’”[3]。因此,无论任何时候,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都应该牢牢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做好服务青年工作。
(三)“等、靠、要”思维定势尚未突破
在问及聚焦主责主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有效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的突破口两个问题时,基层“四缺”(即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问题,尚未有显著改观。认为“经费不足,开展相关活动困难较大”的占比42.59%;认为“团干部流动性太大,工作继承性、连续性不够”的占比18.92%。此外,“寄望于党政支持、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等也占有较大比重。基层是共青团工作的主战场,打好每一场战斗,需要各条战线发挥积极性。作为主战场,基层团组织如果不能激发自我奋斗精神,又何以抓好基层建设,何以助力全国战场的胜利?
不可否认,基层“四缺”问题确实是阻碍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的一大因素。但如果因此就滋生软懒散、不作为等现象,形成“等、靠、要”思维定势而不寻求突破,一切将陷于停滞状态,将是对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政治定位的严重违背,将是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极大忽视,将是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主线的极大背离,不可避免地便会陷入“四化”泥沼而不得出。
因此,之所以未能突破“等、靠、要”的思维定势,其原因就在于团干部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职责使命意识淡薄、自我奋斗精神未能充分激发出来。之所以未能激发自我奋斗精神,其原因又在于未能以坚定信仰引领自我。所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精神之钙不足,思想领域便会出现宽松软问题,从而影响奋斗精神的激发,失去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进取志气。正如有部分调查对象所提出的,要“充满激情,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那样,必须重视基层团组织自我奋斗精神的激发,树立起使命意识,主动担当作为。
(四)工作缺乏创新力
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力不足成为目前聚焦主责主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团的运行机制不畅,团内基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致使难以有效凝聚、引领、服务、团结教育青年。
究其原因,是团干部创新意识较为淡薄之过。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面对常为常新的青年群体、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必须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时代所需,是群众工作所需。创新意识薄弱,便会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脱节,与青年群体相脱离。体现在宣传引领方面,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不仅青年不愿意听,甚至会产生反感;体现在组织社会志愿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上,如果工作方式不创新,就难以真正带动青年参与服务。新媒体时代,如果县域团组织不能紧跟潮流、顺势而为,便不能守好自己的阵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组织架构上,如果只靠单打独斗,不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延伸工作手臂、缺乏外围组织的职支撑与配合,团的组织力便无法充分发挥、无法有效彰显。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性
政治建设是共青团的基础性建设,决定着团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也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团组织的根本政治任务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这些政治要求不仅要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着力加强,还要作为增强和保持基层团组织政治性的根本标尺和长期任务来着重看待。
首先,大抓基层团组织的党建工作。基层团组织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育引领青年,而团干部如果自身政治不过硬,将难以做到带领青年坚定跟党走。所以说,基层团组织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团干部要做到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持党的政治方向,认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实处。
其次,强化团干部的理论素养。过硬的理论素养是团干部开展团组织工作的智慧源泉,可以为基层错综复杂的工作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要着力强化基层团组织干部的理论素养,以理论武装头脑,以智慧指导行动。
最后,把政治性融入基层团组织工作始终。团的工作永远不能脱离政治性而为之,团组织的最大价值体现就是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基层团组织应当将党的意志贯穿到团的每一项工作里去,将政治价值与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思想引领,增强使命意识
共青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组织,肩负着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青团必须引导青年明大理、识大势、知大任、养大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锻造政治骨干”[4]。基层团组织在其中处于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基层团干部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增强青年人的信念和使命感对共青团事业的成功大有助益。
要站在理想信念高度,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解决基层团组织缺乏吸引力、凝聚力问题,关键要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的高举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它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难关,青年若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自我,失去方向,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基层团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不能只靠某些活动、发点经费等就能长久吸引和和凝聚青年,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意识,才能形成最强大持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当前而言,基层团组织就是要帮助青年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青春建功中国梦。
(三)严肃作风建设,振奋自我奋斗精神
在青年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团的工作对象“高端化”、工作方式“行政化”、工作内容“娱乐化”、工作载体“格式化”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共青团的建设和发展[8]。在聚焦主责主业的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加强县域团组织团干部作风建设,竭力摆脱“有名无实”的虚设组织、脱离群众的“官府衙门”、“走马观花”的活动形式等不良标签在青年心中的不良印象。转变作风建设当从团干部成长观教育着手,团组织不是事业晋级、过渡的跳板,团干部进行基层工作时,不能一味地求政绩“好看”而不顾这项工作的长远性和宏观性。要帮助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祛除“官本位”思想,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到青年中去,和青年交朋友,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不断提升做青年工作的能力。
党和国家把团干部放在贴近青年群众的重要岗位上,就是要锤炼其勇于挑战的意志,锻炼其群众工作能力。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团干部借助现有资源环境,戒除“等、靠、要”的工作惯性,为团的工作尽职尽责,为青年工作尽心尽力,激发自我奋斗精神。
(四)深入改革创新,提升基层工作科学化水平
面对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只有积极地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需求。县域共青团的领导应善于掌握工作规律,善于顺应社会结构转变,善于联系本地青年群众的现实状况,调整思路,在工作中创造特色、树立品牌、干出成绩[9]。
首先,应当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青年需求的团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立试点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调动和满足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其次,借力网络,打造聚焦青年新战场。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10]。基层青年也普遍活跃于网络平台,基层团组织创新利用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凝聚、吸引青年成必然趋势。团中央稳步推进基层普及“智慧团建”系统,基层团组织可全面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创新团的管理运行机制,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更加高效、便捷、精准,团务工作事半功倍。
最后,还要加强微博、QQ、微信等青年人热衷的社交软件的创新性利用,广泛联系、引导青年聚焦团组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