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大工匠”
2020-03-12□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钳工贺伯原最常说的话。从业30多年,他几乎每天都奋斗在毫厘之间。2018年,这位53岁的 “民间高手”在首届 “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中,凭借着对 “毫厘”精确的掌握,一路过关斩将,与武润泽、张海军、王月鹏等九名技能人才,共同获得了 “北京大工匠”的称号。
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强调体面劳动显得尤其必要。长期以来,一线技术工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总是和学历低、体力活儿等联系在一起。“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技术工人正了名。当 “大工匠”们带着满身荣耀,走到颁奖台前,无疑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高度肯定。他们平凡如你我,走在人群中丝毫不显眼。但当他们进入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会迸发出夺目的光芒。这光芒来自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强大的自信,来自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精雕细琢,对每一道工序的精心打磨。
2019年12月22日,第二届 “北京大工匠”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终极挑战者”将与 “种子选手”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服装设计师、数控车工、古建筑传统彩画工、中式烹调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等30个职业(工种)中展开实战竞技。
能工巧匠的实战竞技,不仅仅是他们能力水平的展示展现,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更是技艺传承的重要方式。此外,在领略能工巧匠精妙技艺的同时,对于每一位劳动者而言,更是学习和激励的过程。正因如此,培育和选树 “大工匠”,意义更为明显。
新时代需要更多的 “大工匠”,需要传承 “工匠精神”。“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让人们看到了各行各业平凡劳动者的智慧、技艺、坚持,更让人们懂得,惟有坚持不懈地劳动,持之以恒地探索,才能为不同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才能为社会进步、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才能激发广大一线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进而激励全社会弘扬 “工匠精神”。
“大工匠”,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到遥不可及;似乎离我们又很近,因为每一名“大工匠”,起跑线和我们没什么距离。我们期待在更多 “大工匠”的带领下,广大一线技术工人能够在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发展中,展现更为杰出的成就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