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思维挖掘智慧空间
2020-02-26朱继文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
周末,两个精力充沛的小朋友 (妍妍和小表姐琳琳)闲来无事,非让我讲笑话逗她们开心。几个笑话讲完,我已是黔驴技穷,于是改口说讲故事。搜索一下自己较为匮乏的童年记忆,我想起了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本身非常简单,但为了不负两位小朋友的期望,讲述时,我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进行了改编,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没按常理出牌,并没有直接讲出故事的结果,而是将如何解救掉进缸里小伙伴的问题抛给了她们。姐姐因为之前听过这个故事,肯定且干脆地说出:“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 “回答正确,但咱们现在这样,想想除了这个用石头砸缸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我一步步地引导着两个孩子。妍妍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她思了一会儿说:“可以用一个树枝,把它伸到缸里,把小朋友拽上来。”我肯定了妍妍的回答。然后继续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妍妍想了一会儿又说:“拿一个捞鱼的网子,把小朋友捞出来。”“那网子要是担不动怎么办?”琳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网子有可能担不动,但这也是个办法,故事中用石头砸也有可能砸不破啊?”我鼓励她们开动脑筋,不要受原来故事的局限。之后,两位小朋友的奇思妙想让我感到欣喜。“用一个大勺子,把缸里的水舀出来。”“让一位会游泳的稍微大的小朋友跳下去,把他给救上来。”“把衣服脱下来拧起来,然后放到缸里让他抓着上来。”……就这样一来一去,小姐俩给出了6种方法。
传统小故事配以新的解读,不仅让孩子多角度思维,挖掘智慧空间,而且让孩子养成创新思维的意识。首先,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试着把结尾先留住,鼓励让孩子自己去思考。灌输的东西越多,定向思维的程度就越大,孩子们探索的空间就越小。一味遵循故事的完整,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正相反,开放式的故事结局,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去想。其次,我们要相信,孩子虽小,但智慧不少,且想象力无限大,家长要学会打破常规,换一种思路,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也可以激发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即便孩子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太合理,也都要给予不同角度的肯定。第三,作为父母,要不断学习、储备知识,多掌握些可以让孩子放松和思考的话题、素材,要善于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与孩子的沟通。这样既有利于增进感情,又可以启迪智慧。如果不尝试着改编讲述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小故事,那也就无法获知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无法启发孩子做这样一次多角度思维探索。
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见证年轻父母们的科学育儿理念、育儿方法,他们面临的育儿困惑的真实解答,享受亲子之乐的情感表达。一则则故事看似微小简单,但都是年轻父母们和孩子们独一无二、无以伦比的宝贵成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