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我不是药神》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以批判现实主义为视角

2020-03-12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程勇我不是药神黄毛

杨 盼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引言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揭露和批判现实。作家们通过客观现实,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兴起的历史过程与其中的种种罪恶,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1]。后来被逐渐应用到绘画、摄影、影视等领域。

批判现实主义类电影最早是源自于文学作品改编,但随着电影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从小人物入手,通过讲述最平凡的事件去反映和平年代最现实、最急需人们思考的社会问题。如韩国电影《素媛》、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等等。这些成功的电影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效果震撼人心,引发大众共鸣,引人深思社会弊病,鞭策人类进步。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内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进入了“瓶颈期”,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青睐,但《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复苏和成长。《我不是药神》在大小电影节上获得了许多提名和奖项,主演徐峥也凭此电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荣誉。这诸多荣誉归根于这部电影产生的爆发式的社会共鸣以及其对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的思考,同时整部电影处处体现出善良的人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2]因此,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成为当代文艺作品的重要使命。影视作品作为传播的媒介担负起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任。面对文化产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创作出有思想内涵、传播正能量的影片,对青年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是中国商业电影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电影主题和价值观引导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讲述了生活困顿的印度神油(男性保健品)店老板程勇,因为经营惨淡,铤而走险,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被病友冠以“药神”称号。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赚点钱,留住孩子的抚养权,开好自己的神油店。当程勇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后,他的蜕变和成长是惊人的,即使为此陷入牢狱,也要尽自己所能救助每一个病人。本片揭示了“看病难”、“治病难”、“买药难”等社会现状,贯穿主线的是对人性、金钱、生命、法律、道德的思索。2019年,该片获得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

《我不是药神》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可以说是积极向上的,是善良仁道的,是充满理性思考的。对于个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最具价值,而癌症正是对生命的毁灭,影片中一个核心主题就是“活着”,它撬动了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观、社会机制、道德良知和法律底线的思考。最终通过影片人物的不同命运,用生命的毁灭反证了善意、忠厚、互助、良知、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崇高价值[3]。不论是程勇以药贩子身份对买不起药的白血病患者的救赎,还是吕受益、黄毛、刘思慧、刘牧师通过与程勇合作而拯救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救赎中都存在着人类最大的闪光点,那就是“善良”。不论是程勇用进价卖药的行为,还是黄毛把抢来的药无私均分给穷苦人的行为,都告诉我们金钱并不是一切,为了金钱并不是一切都可以放弃,作为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不论是吕受益为家人的牺牲还是黄毛为掩护程勇而死,都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珍惜的。不管是病痛折磨还是穷困潦倒,任何一个善良的人都值得尊重和关爱。

本片引发的另外一个思考就是情与法的关系。影片中似乎情和法不容,甚至让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无情和情法间的巨大矛盾。程勇的低价走私药无疑触犯了法律,他的被捕也刺痛了无数观影者的心,让人不禁思考当法律和人情相悖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但影片结尾法院的宣判中,法官判决时所说“同时,对程勇帮助病人购买违禁药物的行为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警察最后告知“正版药进医保了,没人吃印度药了”给了我们答案:法律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但同时在人情上,社会制度必须更加完善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二、人物形象塑造和价值观的树立

《我不是药神》在人物塑造上细致刻画、深入人心。每个人的形象都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的一类人,他们面临的压力和痛苦,也正是大多数年轻人现在或将要面临的。《我不是药神》中不同人物的生活背景、人生信念、个性特征和价值选择,都能够给青年以启示或思考。

程勇,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注重亲情,爱自己的儿子,孝敬自己的父亲。但同时他又脾气暴躁,甚至出手打自己的前妻。但了解背景就可以发现,前妻要用钱迫使他离开自己的儿子。在金钱和亲情面前,程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亲情。影片一开始或许就塑造了一个亲情高于金钱的价值观念。也告诉当代青年,再多的钱也抵不过父慈子孝,一家幸福。也正是对亲情的在乎,程勇为给自己老父亲动手术不得不想办法走私印度假药来挣钱。此时的程勇或许在害怕违反法规和亲情间选择,最后他还是不得已选择了亲情。全片中程勇不止一次体现出自己的善良,讲义气。当面对黄毛偷药,他愤怒不已,但看到黄毛在杀猪场处境艰辛还不忘帮助病友,他让黄毛做帮工,并给他工钱和药,此时的他选择了善意的帮助而不是恶意的报复;当看到吕受益因吃不起药又不想拖累妻儿而自杀后,他选择了再次走私药物,虽然知道自己及有可能会被抓坐牢,但他仍选择了帮助可怜的穷病人,选择了善良与道义。警察对他的肯定,得病群众对他的袒护和由衷的感谢,甚至恶毒的药贩子张长林都对他敬佩有加,帮他隐瞒。这种种都是对程勇这个人物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在用影视化的手段告诉我们程勇所表现出的善良、有爱心、孝顺、有道义、有人性都应该是被我们学习和称赞的。

黄毛、彭浩、刘思慧、刘牧师和吕受益都是帮助程勇一起走私贩卖药物的人。他们中有白血病患者,有患者家属。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没钱买药。但当他们接触到廉价药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生出恶念,比如加价卖药、偷药占位私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同情贫苦大众,爱护家庭,嫉恶如仇。或许经历过痛苦的人才真正明白幸福的可贵。黄毛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认为每一个好的人,对人掏心掏肺;吕受益虽人之将死但仍心存感激;刘思慧作为病友群的群主,一个单亲妈妈,不畏艰辛,勇于直面艰难困苦,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刘牧师,虽已年老,但仍有一颗赤诚的心,面对假药贩子无所畏惧、直面抨击。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给观影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似乎是我们身边的一群人、每一个人。而他们似乎又在告诉青年观众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人可以普通,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艰辛,但人不能被困难打到,要坚持一种信念,坚持善良的品性。善良的人才是最闪光的,才是最打动人的。

三、矛盾冲突和价值观塑造

《我不是药神》中最大的一对冲突就是金钱和人性。这也是贯穿整部电影主线的矛盾。程勇最开始走私印度药,最主要是因为钱。卖药挣钱后,程勇一行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程勇在夜店为刘思慧撑腰,让他更加感受到了有钱的好处。但程勇并未就此堕落成像张长林一样毫无人性的假药贩子。他视假药贩子如仇人,不愿意与害人者为伍。他始终拥有一颗嫉恶如仇的赤子之心。电影后半部分程勇毅然放弃坦途,冒着坐牢的危险回来卖药。这时的他便不再为了钱,而更多的是为了“情”,为了没钱的穷人有药吃、多活命。程勇被押送至监狱的路上,道路两边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白血病患者,场面感人至深,意义深远。面对金钱诱惑,我们不能缺失的是一颗善良的赤子之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的“大爱”最能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青年人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选择,而这部电影可以给那些迷茫的年轻人指明正确的方向。

电影中另一对明显冲突,便是法与情。本片用影视化的手法将法与情具体化。警察代表的是“法”,而程勇一行代表的是“情”,他们的行为不合法但却拯救了几百个白血病患者的性命。人们常说“法不容情”,但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就是社会矛盾凸显的时候。在程勇和警察的矛盾下,隐藏的是穷人和医疗政策的矛盾。电影中程勇的认罪伏法告诉了青年一代要知法懂法、遵纪守法。而程勇的减轻量刑与治疗白血病药物进医保的政策则更进一步给当代青年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代青少年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就如本片中吃不起药的穷人仍然存在。但青年人仍然要秉承一颗善心,相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属于青年一代的,要坚持不懈,靠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因此,国产电影不仅要追求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迎合大众艺术追求,提升影片的社会价值,承担起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我不是药神》在国内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热潮,引起人们对金钱观念、人性善恶、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同时,也为国内商业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为我国影视文化发展探索作出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程勇我不是药神黄毛
金钱和人性的抉择
一定要走正道
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物分析
“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与宁浩五度合作 徐峥:电影营销越来越难做了
《我不是药神》在沪举行发布会
《我不是药神》海报特辑双发
《我不是药神》: 这是中国目前 需要的电影
十三香味的吻
一定要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