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插本学生就业竞争力?

2020-03-11刘慧霞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深度学习建议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且呈现每年上涨的趋势,以至于出现“每年毕业季都是史上最难毕业季”的调侃。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保障就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同时具备理论及实践双重能力,基于此,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HS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插本学生为例探讨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对多样化教育对象以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审视和思考。结果表明:就深度学习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插本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呈现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提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借助教师、学校及社会三个主体共同配合得以实现的建议,对于专插本一类的学生抑或存在普适性。

关键词:专插本 ; 深度学习 ; 现状分析 ;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唯有理论与实践两手抓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观察及访谈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接受程度参差不齐、理解及运用能力差异较大、课堂交流氛围因班而异、部分学生沟通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分析之后发现这些问题很多都能对应到学界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上。因此,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深度学习能力,对学生深度学习状况进行理性分析,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对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反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 研究主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插本学生(以下简称人力专插本学生)

(一)广东省专插本基本情况介绍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专插本作为一种学历提升途径得以快速发展。从类型上看,专插本主要分为统招专插本、成考专插本、自考专插本和电大专插本四种,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为统招专插本简称普通专插本(河北省称“专接本”,江苏省称“专转本”,广东省称“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普通专插本是大学专科的应届生及往届毕业生通过每年一次的统一考试,录取后将插进报考学校本科大三年级,与本校大三学生同读的一种升学模式,是大专生源进入普通高校就读全日制本科(国家任务生)的唯一途径①,本文就是以这种类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们在专科接受三年的教育,通过参加省级组织的统一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桥梁,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

相关资料表明,这类学生报考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广东省为例,2016-2020年专插本考生报名人数分别为2.1万、2.6万、4.5万、5.6万、8.1万(如下图所示)②。2006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编报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 (专科)应届毕业生的 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2]再加上报名条件有诸多限制,招生院校较少,就广东省而言,2018年广东省内共有31所本科院校招收专插本一类学生,因此竞争相对激烈,能够获得升学资格的学生都是专科阶段的佼佼者。对于这样一类学生进入本科阶段之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专插本政策制定者研究和思考。

(二) 人力专插本学生主要特征

对某一群体特征的描述,能够明显将一类群体区别于另一类群体,通过将专插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的特征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刻画专插本学生的群像。目前学术界对于专插本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戴晓凤通过对比普通本科生和专插本学生在思想特征、心理特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性,对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出相关建议。[3]胡小海等学者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4]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进行分析,整理出人力专插本学生具备以下几点典型特征。

首先,自信心不足,就业竞争力不强。相较于经过高考选拔的普通本科生,专插本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明显不足。他们有的没有经历过高考,有的因高考失利攻读专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升入本科之后,他们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学习任务重、时间短的现状,加剧了他们对于学习理论知识的恐慌及学习效果的不确定。对于大部分人力专插本学生而言,就业是他们继续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目的,但社会上依旧存在“学历歧视”现象,相较于普通本科学生,专科学习的经历使得这一部分学生给用人单位学习能力不强、理论基础薄弱的印象,使得人力专插本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不强,未来就業选择受限。

其次,人际交往受限,能力提升机会偏少。大学阶段,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人力专插本学生而言能力的提升存在以下困局:一方面,专插本学生面临刚刚步入本科阶段的“新生”和有着专科三年学习经历的“老生”双重身份的矛盾,[5]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还是面向自己专科时期的同学,与新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少,内心会有本科阶段相处时间短,毕业之后不会再联系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专插本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直接开始大三年级的学习,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学生会、社团组织的活动或者主要学生干部的竞选,而且班委会的岗位又比较有限,这就使得学生失去很多锻炼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机会。

最后,专业认同度低,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认同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接受和认同,继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本专业,最终成为该领域的专家。[6]较高的专业认同感能够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付出努力,在该领域钻研。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力专插本学生专科阶段的专业与升本之后的专业并不一致,他们并不理解自己目前所学专业的具体要求,不理解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加投入甚至不确定自己未来在就业时会选择自己专科时修读的专业还是插本专业。

二、现状描述:人力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范式正经历着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7]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被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关注并得以快速发展。深度学习,是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的重要表征,具有多维属性,主要表现为学生认知、人际、个人等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属性;追求新旧知识连接、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属性;学生学习中的投入和参与的过程属性;学习实际效果、长时记忆、知识的迁移等结果属性。目前对高校专插本学生的相关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招生入学、学制研究和及教育定位上,[8]鲜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及学习成效的研究成果。以下将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角度描述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状况。

(一) 单一的功利化目标倾向,忽视人际沟通与能力提升。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有大量学生表示选择继续升入本科阶段学习是因为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有学生指出:“找工作、考研、考证、评职称、工资定级、留学、职称评定都跟学历明显挂钩,专科毕业在未来的机会明显较少”。当被问及在学校中是否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否注重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及合作时,则表示:“大家都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大三了也没有时间考虑其他方面,最主要的是想想自己怎么能顺利毕业,平时课程压力也比较大,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笔者联想到张德胜等学者对于工具理性的论述,他们认为工具理性指人们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9]学生们对于升学之后的目标确立仅仅是为了就业,为了考证,而不考虑自我发展,不考虑能力提升,显然是重视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体现。

(二) 较低的学习过程投入,欠缺知识整合与批判思维。深度学习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监控,这意味着学生能够经常性的审视自己,不断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10]专插本学生由于学科背景差异性大,在学习中通常处于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表现得并不积极,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较少,当寻问课堂内容是否存在疑点希望得到学生反馈时,很多学生会回答没有或选择沉默,但在随后的课堂测试中结果却差强人意。这表明学生并没有做到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反思,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知识要领,更不要提知识整合运用及批判思维的形成。

(三) 较差的学习效果呈现,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职业院校和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的作者哈瑞?刘易斯曾提到“大学的使命是塑造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经历,学生是本科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本科教育是主张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的通识教育而非仅仅关注就业技能。很多专插本学生的升学目的是就业,在学习中强调有用的操作能力和技巧,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带着这样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使得这一类学生升入本科院校之后并不会沉下心来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显然与专插本教育政策实施初衷相悖。

三、对策建议:综合各方力量提升人力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在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大学生尤其是专插本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研究有着实际意义,正如著名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经主张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更要深入考察学生学会了什么”。本文正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期望学生重视深度学习方法的愿景下开展研究,试图综合教师、学校及社会等多个主体来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引路人。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学生追求比现有认知基础更高的认知水平(亦称为最新发展区),这个认知水平的达到需要教师的帮助。[11]这一论述进一步证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亦是如此。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引导以及教学结果的反馈中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老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课堂活动以及课堂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与兴趣。在积极引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学校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演练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专门场所,浓厚的深度学习氛围、完善的硬件设施、丰富的激励措施是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学习方式方法的交流会、研讨会、分享会,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反思,内省;通过多媒体和专业实践场所等相关硬件设施的完善帮助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对于深度学习的重视程度。

社会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检验地。社会评价對于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有学者呼吁在高等教育的绩效评价中,社会公众要注重高等教育的成长规律,不要揠苗助长,强行填平各类高校之间的鸿沟,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类高校的特色,[12]这一主张同样适用于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上。对于专插本的学生而言,本身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本科期间学习时间相对不足,深度学习理论知识的愿景与马上步入社会的紧张感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社会应该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耐心,让他们能够在结束校园学习后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际工作场所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满怀信心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避免因为学历背景遭受打击,从而导致深度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消退。

四、小结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下,需要大量专科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要满足市场上对中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单靠高职高专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本科院校参与其中,专插本是本科院校承担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形式。[13]如何更好的发挥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如何调动专插本学生深度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全方位提升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专插本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

参考文献:

① 注:相关信息来源于广东省专插本网

② 资料来源:http://www.qiuxue365.cn/zhuanchaben/cjwt_15456.html

[1] [5]檀芬.“专转本”大学生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视界,2019,03:249-250.

[2] 王建華等.江苏省“专转本”与“专本衔接”的差异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7,02:16-17.

[3] 戴晓凤.普通本科学生和专转本学生特征的对比分析[J].企业导报,2014,23:164-165.

[4] 胡小海等.旅游管理专业“专转本”学生专业认同及其提升对策[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01:87-90.

[6] 田丽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D].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2011.

[7] 卜彩丽.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8.

[8] 农素婷.民办高校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高等教育,2020,02:175-177.

[9] 张德胜,金耀基等.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J].社会学研究,2001,02:33-48.

[10] 吕林海.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70-77.

[11] M.P. 德里斯科尔 . 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 [M]. 王小明,等译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2.

[12] 刘慧霞.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缘起、困境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10:13-14.

[13] 潘懋元,肖海涛.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基于专升本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36-39.

作者简介:

刘慧霞(199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广州华商学院公共管理系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广州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深度学习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