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

2020-03-11王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苏州旅游

王松

摘 要:园林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城市结构已经成为城市建设标准。苏州作为著名的园林城市,具有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旅游,带动了苏州自然景观旅游业的发展。文章就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价值保护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最具风格的园林区域之一,素有“园林之城”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其精致典雅的风格好似芊芊少女,让人流连忘返。苏州园林将地域文化特色浓缩展示,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给人身临其境的安逸享受,其中以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园林景观为代表,展示出我国园林文化的精粹,带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承载能力不足,游客分配不均

园林作为苏州当地的特色,在气候湿润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宅园成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苏州的经济,但是也给苏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园林景区承载能力不足,园林景区之间游客分配不均衡,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等历史悠久、空间较大、植被种类多样的园林景观深受喜爱,而部分小园林人流量却少之又少,如耦园、退思园等。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来苏州旅游的人数多,并且大部分游客都是为了一睹苏州园林的风采,因此苏州古典园林每日承载的游客数量巨大,人挤人参观园林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园林造成巨大压力,并且导致园林的环境被严重破坏。每日游客数量的大量增加,不仅给园林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园林管理秩序混乱,还大大降低了园林的观赏性,展示不出古典园林典雅秀气的风采,导致人们的观赏心境发生变化,降低了游客的观赏满意度,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压力过大,时间上也只有白天可以进行参观游览,晚上没有开放园林景区,不能满足所有游客一定时间内的旅游需求,造成园林景区白天的承载压力过大,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不利于游客再次旅游消费,造成当地旅游业的亚健康发展。

(二)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竞争失衡

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竞争过于激烈,都想要从旅游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忽视了园林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塑造,盲目进行商业设施的过量开发,造成园林景区压力增大,失去了原本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苏州园林历史文化悠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瑰宝。古代的园林景观艺术是服务于达官贵族和皇室的,属于住宅观赏两用的观赏性景观,自然植被生物和亭子石头相结合,构建出观赏性强且实用性高的人工园林。在住宅内部造园造景,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用对称性和融洽性的美感,构建出苏州园林的空间美感,依山傍水进行精致秀气的园林造景,碧水、木桥、闲庭、翠竹、湖石等元素构建出空间结构的舒适感,体现出苏州园林精巧华美、诗意盎然的特点。但是,当前旅游市场内部为了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消费,设置了各种娱乐设施,并且在园区内部进行食品和饮品的售卖,严重破坏了园林景观的自然生态。并且园区内部的管理人员对于游客产生的食品饮品垃圾没有进行定点投放管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全面,没有进行动态化管理和信息化管控,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商业建设方面,造成商业竞争和自然景观保护之间失衡,不利于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三)园林外部竞争优势弱化

苏州园林大多重视园林内部的规划,园林内部环境非常优美,但是园林外部的管理较为薄弱,园林景区的管理人员对于园林外部的管理不够重视,将工作重点放在内部管理上,特别是旅游人数较多的时候,管理人员较少,对于园林区域外的管理更是分身乏术,使园林外部的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区域的环境,园林景区的美观性大大降低,形成内外景观不同的现象,给游客较大的落差感,影响游客对苏州的城市印象。苏州各园林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在苏州每年旅游人流量较为固定的前提下,新旧园林景区数量增多,园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园林内部空间结构和自然生态景观的竞争外,园林景区外部街道门店的竞争对园林景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各园林景区忽视了园林景区外部竞争的重要性,外部消费竞争性和环境美化竞争性低,对于外部的设计规划不够重视,造成园林外部竞争优势弱化,不利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建设。

二、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对园林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园林遗产的规划与保护,对于苏州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典园林要加强管理,中央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与相关企业携手保护园林景观,保留园林的原真性,并展示苏州园林的多样性。以拙政园为例,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其面积大,设施精致华丽,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设施,园林小品和植物的设计方式依旧延续了古代的智慧。黑色瓦片、棕色立柱、白色墙面的亭子与周围的绿植相互辉映,秀气的亭子辨识度极高,与湖面和绿植石头组成一幅古典秀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轻松舒适感。密集的植被与河流相呼应,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处”的闲适神秘感,直观地体现出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的特点。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视和保护,首先要完善管理体系,将这些传统的建筑文物进行分析,根据文物的腐蚀破损程度,在不破坏原有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修整,并加强后期的管理和维护,通过信息技术和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管,避免人为破坏现象出现,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园林遗产的宣传保护,从而提升园林保护的实效性。

(二)加强园林的修剪维护,提升园林遗产的保护水平

加强园林的修剪维護,保障园林景观的长期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园林的文化价值,实现园林工艺开发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重要的一项休闲方式,园林景观不仅适合中老年人进行参观,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样是打卡的圣地,特别是苏州这种以园林景观为主的城市,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因此,加强苏州园林的后期维护,定期对园林中的植被进行修剪和养护,并且对园林中的石头、亭子等园林、小品进行定期的检查,找寻被长期侵蚀或人为破坏的部分,与专业设计人员和维护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制订良好的补救方案,在不破坏传统景观的前提下进行修整,保持园林的美观性和精致感。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设备进行园林保护,通过监控设备及时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控,做好整个园林空间的管理,通过检测设备进行土壤和水体的质量检测,保障生态的健康。

(三)还原历史,保持园林的原真性

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要地,其园林传承了古典园林的精巧工艺和文化理念,保存了园林空间结构的特点。古典园林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展现出我国的园林景观风采。因此,还原历史,保持园林的原真性,凸显我国历史文化的智慧,并融合现代元素和科学技术,提高园林景区的服务能力,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是当前苏州园林长期发展的必要任务。

(四)优化创新旅游模式,实现旅游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优化创新旅游模式,将园林景观和旅游业紧密结合的同时,要注重分配的平衡性,避免因园林景区承载量过大而造成景区的破壞,影响园林景区的长期健康发展。旅游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人口的密度造成部分城市的承载压力超负荷,使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亚健康态势。苏州各个园林可以采用每日固定人数的方式进行开放管理,游客需要通过App进行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的注册,提前三天进行园林游览的预约,根据每个园林大小和空间承载能力进行人数限制,从而减轻每日园区的负荷。或夜间时段开放园区,通过照明和夜间景观设计的方式,展现不同时段的美感。园区还应注意平均分配游客数量,避免某时段园区游客承载量过大。

(五)重视美的统一

苏州园林风格大致相同,但园林每个区域都能给人以特殊的感觉,因此加强区域内的设计统一性,放大区域特点,可以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比如狮子林的问梅阁,如同问梅阁的名字一样,狮子林园区以梅花为代表植物,窗户上的装饰是梅花图案,地面铺路也是梅花样式,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重视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在园林景观中重视美的统一,可以让整个园林景观更加自然惬意,减少对人视觉感官的扰乱,提升苏州园林的秀美感,实现苏州园林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苏州园林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主要以宅园为主,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春秋时期的吴王园囿。苏州是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有山有水有绿植花卉。苏州水资源丰富,依水造园,用当地盛产的太湖石作为园林景观小品,与植物相称构建出自然怡人的园林景观。苏州园林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但是当前苏州园林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游客承载能力较差,园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园林景区外部竞争不具优势等,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因此,加强对园林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建立健全园林管理体系,加强对园林的日常维护保养,优化创新旅游模式,将自然生态和旅游业发展相融合,保持旅游业和园林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有助于实现苏州园林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君.苏州园林遗产旅游与价值保护:以拙政园为例[N].中国文物报,2020-10-23(7).

[2]施晓平.孟兆祯:传承保护园林关键要“吃透”文化[N].苏州日报,2013-12-13(C02).

[3]郭馨怡.智慧园林的“智慧”体现在哪儿?[N].中国花卉报,2020-11-05(W01).

猜你喜欢

苏州旅游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我们一起“云旅游”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