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工业时代下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策略研究

2020-03-11许东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复兴转型

许东林

摘 要: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工业遗址见证了人类从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改造世界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程,也凝结着城市发展的印迹和记忆,开展生态运动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回应。文章引入工业遗址的场地价值理论为指导,主要通过研究工业遗址转型与恢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后工业时代下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策略和技术路线,从而为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转型;复兴;成都青白江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金“弹性景观设计在工业遗址转型的应用研究”(2020YC244)研究成果。

一、我国工业遗址的转型与复兴的困难与机遇

工业遗址是人类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后留下来的遗迹和工业时代的综合遗存,见证了人类从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改造世界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进程,也凝结着城市工业化阶段的每一项成果(表1)和工业城市的发展印迹。由于国情的原因,我国从1949年以来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走上了牺牲环境发展工业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重视生态环境,提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淘汰大量技术落后的产业、依托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产业和高污染的产业等等,工厂停工搬迁和倒闭后,大量的工业设备和被污染的土地无法短时间内治理和恢复,成为工业遗址(也称:棕地)。

我国是制造业强国,同时也是工业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由于经济结构的巨大改变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许多城市都存在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生态和绿色发展来解决问题成为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大多数工业城市发展所面对的共同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运动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发展的回应,也是城市发展的新机遇。

二、成都青白江区工业遗址的概况与价值认知

本项目工业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攀成钢旧工厂。成都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钢铁产业落后,青白江区首先承担了国家在“一五”时期的西南工业区建设,1960年组建成立了青白江工业区。以攀成钢和四川肥料厂(今川化集团)两大工业为主,使成都真正走上了有粮有钢的城市化道路。

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成为青白江区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从工厂关闭基本完成到现在场地的恢复,近六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工厂依然筑起围挡。本文从时间、空间、功能和尺度四个维度研究弹性景观在工业遗址中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等,为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进一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历史文化价值

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主题资源。一方面,工业遗址承载着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进程和辉煌成就;另一方面,被博物馆留下的工业遗产将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的文化意义成为价值节点。其创新设计思路主要理念“脱胎换骨”,以内部的功能更新为起点,服务产业为核心,结合外部的景观风貌设计文化娱乐生活场所,将整个工业遗址复活。

德国的鲁尔钢铁城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之一,生产了大量的煤炭和钢铁,采煤、冶铁等成为鲁尔区的经济主要来源。但由于环境的恶化,鲁尔区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创造了露天博物馆、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地、大型景观公园、潜水俱乐部、攀岩者的乐园、迪厅和音乐厅等现代日常活动空间,从而解决了环境问题和工人就业问题等,同时使鲁尔区工业遗址成为德国新的文化地标。

(二)社会经济价值

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到如今走向后工业社会,从第一产业主导社会到第三产业主导社会。在工业社会进程中,大多数工业城市产业单一化,但它成为这个城市的主要财富来源,养育一城之人。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财富,还与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记忆息息相关,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自身固有价值、再生价值和潜在价值。许多老工业基地因搬迁建新城,遗失了大量的工业遗迹和城市文化资源,而文化艺术产业界最先发现工业遗产的价值所在,并提出将创意产业的活力注入城市工业遗址里的方式,北京798艺术创意产业区就是成功的典型例子。

(三)生态美学价值

工业遗址是近代工业化留下来的遗产,由于现代工业化材料和结构修建的工业化建筑,其寿命较长且具有巨大的改造价值。大工业化时期,工厂占据了一个城市的重要位置,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发达,如今成为工业遗址,但其商业价值巨大,因此生态环境的恢复是其复兴往日辉煌的起点。现代工业体系无时无刻都在展现高理性和强逻辑的机器美学,一切以实用出发,强调空间比例、结构技术和纯而又纯的标准化模式,且抛弃不必的装饰,主张形式追随功能。

三、后工业时代下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

策略和技术路线

工业遗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工业污染和环境恢复的矛盾,大量的恢复时间和沉没成本都是工业遗址面临的争论。这都必须要政府来牵头和企业来创新发力,发挥好工业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等,促进工业遗址的产业转型和生态恢复。本研究以“保留记忆、转型产业、生态新生”三步曲确定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策略和技术路线。

(一)保留有效工業设施资源和场地记忆

首先,对场地中的现状厂房和工业设施进行检验和测试,保留和修复可利用的建筑设施。将工业遗址的场地打开,保留重要和独特的工业元素,展示工业生产的环境和过程。保留场地记忆、历史脉络和文化认同,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并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空间。随着个人的收入增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和服务,服务产业慢慢超过工业,成为后工业社会的第一产业。工业遗址通过景观的方式保存,成为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的载体。

(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第三产业占比

传统的工业城市是以生产为导向,形成了重视工业生产、轻生活服务的商业逻辑。在新时代下,从工业生产逻辑回归人本逻辑,转型以生活服务为导向的商业逻辑,青白江经济强劲的内在活力依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高占比,依托“一个港口,一条铁路”,提出构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对于青白江区的产业而言,依靠中欧国际铁路港口,主要服务于西南地区,从以往的重工业转型为未来的大数据、智慧物流、商贸供应链运营中心、总部经济等尖端产业。未来的智慧产业城就落户在此工业遗址上,要建设文化艺术交流窗口、工业文明传承载体、商业公共空间和品质生活示范绿带的四位一体新地标,赋予城市生活无穷的想象力。

(三)聚焦新时代,赋能新生态

“十四五”规划中,国家聚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新格局和城市生态修复,推动新型城镇化。人口基数和人才是城市未来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本项目关注新一代的人口变化和消费升级,提出四个生活发展轴线:水景观资源、绿色生态、遗产保护、城市客厅。赋能工业遗址场地的生态和提供高价值的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与文化项目,创建全方位的生活旅游配套服务,打造工业遗址网红标地,成为人们的记忆点并引入流量与消费。

利用公共艺术能将工业遗址场地变为网红打卡地,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与工业遗址产业结合更能发挥出再生价值。创意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相比,最大的特征是它自身的创新驱动,刚好更契合工业遗址复兴的需求点。因为在这个土壤上有大量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需要多元化且低成本的创造空间,因而成为项目从内部改造的先导力量,他们会创造带有艺术与文化的社区,来带动整个工业遗址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重新认知遗产价值情况、遗产地规模、遗产地区位等工业遗产自身条件,以新的秩序和系统设计来重置城市无序发展的混乱与转型。青白江区工业遗址转型首先要面临和解决工业污染和环境恢复的矛盾,然后转型以生活服务为导向的商业逻辑,最后聚焦生态服务,以系统化和创新化,探寻最科学的发展模式。文化的核心是思想共鸣,城市的记忆是每代人的奋斗遗迹,因此后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和创新土壤,未来工业遗址转型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是人们的思想共鸣和喜欢程度。

参考文献:

[1]游敏,许新宇,赵一鸣,等.基于城市转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设计策略[J].规划师,2015(S2).

[2]周雅琴,孙响.京津冀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区域联动更新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9).

[3]让工业遗产重生为城市转型赋能[N].中国城市报,2020-08-10(A02).

[4]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重庆大学,2012.

[5]孫元煦.后工业公园设计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8).

[6]哈森普鲁格,刘崇.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建筑学报,2005(12).

猜你喜欢

复兴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论古典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复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沣芝转型记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