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重大疫情下的网络舆情管理绩效调研报告

2020-03-11王关艺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王关艺

摘 要:新时代下,网络成为信息传播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但是随着热门舆论的快速发酵以及多方人员的介入和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正跟随民众热度、媒体报道频率、国家关注度持续发酵和蔓延。面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我国政府在应对措施和积极防控的态度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但是仍有值得反省的不足之处。本文将总结本次疫情过程中我国对重大疫下网络舆情管理绩效水平进行评估,也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进行网络舆情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管理绩效

1.引言

2020年4月28日早间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在网络高速发展且十分普及的今天,网络舆论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是我们表达诉求、维护权利、知晓信息的有利工具,有时候却也是酿成网络暴力、造成社会动荡、扰乱社会治安的一把利器,如何对网络舆论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和进一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安居乐业,我国稳步发展的主要阻力。在此背景引发的网络舆情波涛汹涌,虽然我国在疫情期间的积极、公开、透明的网络舆情管理受到了国内外一致好评,但是仍存在谣言蔓延、舆论导向不受控制的情况,暴露了了我们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些缺点与不足。此次调研通过对部分网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为政府部门加强网上执政能力,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建议。

2.问卷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题目为《疫情期间网络舆情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受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方面,第二部分是有关受访者对疫情信息的了解方面;第三部分是有关受访者对于网络谣言的看法方面;第四部分是有关受访者对法制网络的认识。本次调查对象为普通网民,问卷为随机发放,受访者的年龄、学历、职业等各不相同。本次调研共发放 320份,其中有效问卷 320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100%。

2.1受访者个人基本资料

(1)性别问题:样本总共选取320名网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网民的数量204名,比例为63.75%;男样网民的数量116名,比例是36.25%,本次调研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样本中男女比例可能是由于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但误差在可控范围内。

(2)年龄问题:320个样本中大部分为25岁以下,共有160个,占比为50.00%;26-35岁样本数为68个,占比21.35%;36-45岁样本数为16个,占比5%;45岁以上的样本数为76个,占比23.75%,在此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网民偏向年轻化,25岁以下的网民在样本中占据最大份额。

(3)人生阶段问题:样本中选择上学的人数为132人,占比41.24%;选择工作的人数168人,占比53.5%,占比最大;退休或无业人数为20人,占比6.25%,有此特性的样本更容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辨别谣言的能力较差。

2.2 受访者对疫情信息的了解情况

(1)在疫情期间,了解到有关疫情的信息大概有多少?选择大于30条的样本数有256个,占比为80%,小于15条的样本有16个,占比5%。可以看出大部分网民都较为关注疫情信息,对国家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比较关心。

(2)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疫情的呢?可以得知电视新闻和网络平台是民众了解新冠疫情的最主要途径,样本数分别为265和284,分别占比83.75%和88.75%;其次是与身边人交谈,样本数160,占比50%;最后是通过小区广播,样本数为88,占比27.5%。

(3)请问您多久会关注疫情的实时动态?在320个样本中232位网民每天都会持续关注疫情的实时动态,占比72.5%;从不关注的网民为0位,可见我国民众十分关心疫情变化,体现出我国全民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2.3 受访者对网络谣言的认知

(1)在此期间,您认为网络舆情的可信度怎么样?样本中对疫情信息基本相信的人数为160人,占比50%;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数为108人,占比33.75%。由此可见大部分网民对与网络上疫情消息还是较为信任的。

(2)这些有关新冠的谣言是否有对您的生活有所影响?认为谣言对生活的没有什么影响的人数为180人,占比56.25%;给生活带来了些许恐慌为124人,占比38.75%。可见虽然网络中存在疫情谣言,但是大部分民众对谣言是有一定判别能力的,尽量不使生活受谣言影响。

(3)当您在网络上遇到类似谣言的时候,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思考后做出评判,再转发告知他人的人数为132人,占比41.25%;看过算过就好的人数为88人,占比27.5%;举报人数为24人,占比7.5%。针对网络谣言,很大比例网民会思考后告知他人,很好的阻止了谣言的进一步传播,我们需要倡导、学习直接举报的行为,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2.4 受访者法制网络的认知

(1)是否了解中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仅有20人了解中国互联网法律法规,占比仅6.25%;100位网民对互联网法律法规不了解,占比31.25%。这说明我国网络法律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2)您认为疫情期间我国网络环境是否健康、绿色?选择“是”的樣本数为212人,占比66.25%;选择“否”的样本数为108人,占比33.75%,从此数据看来我国绿色网络环境建设任需加强。

(3)是否能明白自己在上网时所承担相应的责任?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的网民为208人,占比65%;说明我国大部分网民具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3.结论与建议

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抗疫活动下,中国以自身完善的国家制度体系和积极抗疫的态度,为世界抗疫做出了榜样,而在网络舆情管理中所发现的不足和短板更需我们深思和反省。

我们一要增强技能培训,提升舆情监控能力。政府部门需要建立起系统有序、能力出众的网络舆情检测和管理队伍,制定优良的网络舆情检测制度,将互联网中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全时间段、全覆盖、多层次的网络舆情监测。二要强化技术支持,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升级技术设备,将网络舆情中的敏感词汇、热点话题进行排查和梳理,将互联网中复杂和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公式化、单位化处理,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效率。三要完善网络立法,提升网民素质。健全科学的法律法规是优化网络舆情治理、维护网络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程仕波.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8(9).

[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7.

[3]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1-28.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

[5]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