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思考

2020-03-11谢康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翻译教学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根据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理论体系进行思考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翻译教学;需求导向;专业思政教育;翻译素养

1 英语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依据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高校英语专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英语人才,不仅在教育、外交、金融领域,也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贸易、商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英语教育的日益普及,大众重视程度持续增加,英语已成为各个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未来英语专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已成为高校外语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面对国家、社会、企业及英专生悄然发生变化的需求积极探索英语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寻求转型和未来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双一流建设为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拟以该项活动为契机,探讨个人在翻译教学中的思考,以期为高质量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的培养夯实重要的一环。

2 对翻译课程教学教育理论体系改革及建设的思考

(1)教学理念应服务于时代发展需求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具体教学活动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与融合,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入中国,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能结合自身认识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与探索,理论上来讲,教学理念较为多元化,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越多越多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到各种教学理念,因而可以通过对比与尝试,结合所授课程特征及授课对象情况自主选用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核心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等理念,分别聚焦不同的侧重点,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都宜积极合理采用。

新时代对高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从培养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的纯语言型人才到需要培养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蔡基刚,2018)“英语+”复合型人才,社会对高校英语教育的新需求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高校外语人的面前。忽略这一事实,完全沿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将不利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以后的英语专业教学将对教师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因此,保持开阔的思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对国情、教情、学情进行动态分析,根据所授内容特征、难易度等进行准确分析,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有利的教学理念服务于翻译课程的教学。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精神,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亦可应用于翻译课程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因此专业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不仅要实现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应将德育培养目标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向上的引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如在介绍翻译活动对译者的要求时,通过选取典型译例进行课堂实践练习和分析讨论,使学生亲身体会并总结译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通过亲自动手翻译和小组讨论,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会总结出诸如扎实的汉英双语能力、中西方文化相关知识、广博的百科知识这些方面,但是通過对比,也有小部分较为仔细的同学会指出某些同学的译文中存在一些常见单词的拼写错误、大小写不规范、标点使用不当等影响译文质量的语言错误。教师也可通过让学生进行译文对比赏析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合格的译者不仅应当具有较强的翻译综合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译者是否具备较强的翻译综合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其翻译作品看出,而译者的翻译态度认真与否也能够通过其译文看得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翻译素养直接影响翻译质量,影响译者声誉。对于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而言,从一开始就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翻译作风对其翻译能力的培养及未来翻译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细致入微地对某些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在思想上对翻译态度的重要性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教师引导下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与方法应适用于教学内容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脑、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教室里的“电脑+投影仪”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黑板+粉笔”的传统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外语学院的标配。多媒体、手机、网络、应用程序及机辅翻译工具等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出现,正在逐渐地影响和改变翻译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幻灯片和投影仪的使用使得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展示更清晰,课堂容量更大。但对于有些具体教学环节或具体教学活动,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使学生最受益,亦需要教育者予以思考和关注。

就教学方法而言,如对于翻译的本质、翻译标准等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翻译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型,辅以课堂翻译练习和课堂讨论。对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章节的部分教学内容,适宜采用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型教学法和翻转教学,要求学生提前完成翻译练习,从实践中对比,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体验中英文的差异。对于篇章及文体翻译章节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翻转教学,以学生课前练习为主,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及讨论,最后对比总结学生译文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学生有针对性的建议。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展示,都依赖多媒体设备,而且有效使用多媒体对课堂气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多媒体使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水平亦可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可以有效提升翻译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也应得到更多有意识地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翻译课需要相当数量的练习,翻译作业的完成主要依赖纸、笔和译者的大脑内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翻译知识的储备。然而,手机的普及、网络的便捷、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翻译的译文可以轻易获取,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做翻译作业也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但是如何有效、合理采用网络上的译文的能力部分学生却掌握欠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其翻译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技术是翻译之手”,诚如国内有的学者提出的这一形象的说法,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翻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成为翻译职业从业者的必备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先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基本能力和翻译素养,包括思辨能力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简要介绍如何借助网络、语料库等从事翻译工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辅助翻译,并学会对比分析、查证,掌握使用网络资源辅助翻译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外,开设新的有关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的相关课程作为补充,对学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也是一项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措施。

(3)教学内容应具有典型性与多样性

首先,教学内容是学生直接接触到的主要教学信息,应保证其典型性和多样性,兼具新颖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或易于接受,继而更有效地被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如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增词与省词译法、词类转换法、转态译法、换序译法等常用基本翻译技巧的使用时,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可以采用经典教材里的典型译例,也可以补充一些新颖的时政类词汇或与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类表达或例句;练习材料形式上可以是词汇、句子、段落相结合,涉及的领域可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教学内容既保留一定的经典译例,也要常教常新,不断完善并有所更新,这样既保证了知识性又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在完成教学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以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其次,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专业课教师积极思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内容上,可增加反映地方特色的真实项目材料,如从政策上鼓励并激励教师对教学投入更大的努力,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的途径或从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选取部分适合的材料,也可进一步依托学院、校友等力量拓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途径,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实训平台和机会,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零距离感受真实的翻译从业者的工作,從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在翻译方面的科研课题或横向项目,也为学生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再者,随着“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也日益呈现,因此在授课内容上,要突出对学生汉译英能力的培养,要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有学者探讨翻译教学国情化路径(李银芳,2012),这启发我们建立地方特色课程,将地方文化翻译纳入教学内容。只有具备了双语、双文化能力,未来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各种工作。

(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注重学生外语核心能力培养

翻译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实践环节在理论上有助于学生切实提升翻译实践能力。具体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实践的形式的多样性,实践内容的选材难易度、实践环节的具体组织形式等。在机器翻译随手可得的时代,有不少学生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和基本的鉴赏能力,这与其思辨能力缺席不无关系。翻译能力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中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由于翻译过程是在理解和表达中不断做出适应和选择的过程(胡庚申,刘爱华,2016),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翻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思辨能力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上进行精心安排,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内心对翻译学习、专业学习的重视。

在翻译教学中,翻译类课程任课教师们逐渐达成了共识,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讲授的课时应逐渐减少,教师的角色也慢慢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此外,翻译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笔译尤其与写作能力关系密切,口译与听力和口语关系密切。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相关能力的有序培养,注重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围绕笔译能力的培养建设课程模块,并加强实践课程力度。

从中国知网近年收录的有关外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相关主题文章来看,高校外语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席已有较为广泛的共识,关于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许多一线外语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如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反映出的思辨缺席现象(方琼,2013),综合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等都已经有部分学者予以关注;有学者也提出培养教师的思辨能力。然而如何把思辨能力培养的理念贯彻在翻译课程教学中,仍需要广大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5)注重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评价和反馈的作用

OBE理念注重教学反馈,强调持续改进,这一点对翻译能力培养非常适用。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可以包括教师根据授课情况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向教师进行反馈。翻译工作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表达和审校,对于语言基本功稍弱的学生而言,审校尤为重要,在不断对比、不断修改和完善译文的过程中翻译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温故而知新,双方双向的反馈持续进行,不断反馈,不断修改,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译文,有助于学生切实提高翻译水平。

此外,教学评价方法和体系根据情况也应进行调整和更新,比如机器翻译的出现使得许多学生依赖网络翻译,翻译实训也需要大家借助电脑辅助翻译,但是有的同学缺乏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再比如,随着授课经验的提高,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成绩评价体系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调整和完善。如随着量化研究方法的流行与普及,学习使用各种评价量表,对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较好地进行。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新时代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探讨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热议高校外语教育的成就与教训,英语专业的定位等(张和龙,严世清等,2018)。新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机辅翻译工具的出现,慕课等大量网络资源的涌现,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对包括翻译课程在内的所有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整个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等等。

对于翻译课程而言,新时代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实际,坚持以本为本,关注课程建设,在奋力前进中不断探索,努力为社会输出德才兼备,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家视野的可用之才。这就要求新时代广大专业课程教师都必须转变思维,全方位提升个人的电化教学能力,以不断学习的心態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课程教学,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专门化和语境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矛盾的途径——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02):9-13.

[2]李银芳.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我国地方高校翻译教学国情化实践路径探讨[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05):59-64.

[3]胡庚申,刘爱华.新的定位,新的发掘——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到《生态翻译学》[J].翻译界,2016(01):48-60,150.

[4]方琼.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思辨缺席[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2):90-92.

[5]张和龙,严世清,幸君珺,赵宏,姜学龙,王亚光,侯明华,杨蕾,陈彦旭,覃江华,高雪松,杨京鹏.英语专业的属性:工具还是人文?[J].当代外语研究,2018(06):46-60.

作者简介:

谢康(1986- ),女,汉族,硕士,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教学。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翻译教学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