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脱贫时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农脱贫创新研究

2020-03-11孙晶孙秋月陈谦倩张学丽郭立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5期
关键词:互联网

孙晶 孙秋月 陈谦倩 张学丽 郭立平

摘 要:本文基于后脱贫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农精准脱贫的创新机制和实施路径,以便在此后的发展中能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的作用,以此来获得参考价值,切实推进该扶贫机制的长期发展,也为其他产业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助农脱贫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治理是一个全球性议题,我国从成立以来就开始着力贫困治理工作。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行了长期的政策策略行动,给国内农村反贫困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助力,并且也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实现了由普遍贫困到区域贫困再到基本解决贫困的伟大转变。在当前农村贫困治理成效日益显著的同时,距离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目标已近在眉睫。随着时间节点的快速迫近,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逐渐迈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反贫困形势也相应发生了深刻转变。一方面,历经长期的减贫工作实践,农村贫困问题的性质已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过渡,因病、因残、因学等多维贫困风险以及脱贫人口返贫问题日渐加剧,为此亟需进一步整合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加快形成农村反贫困合力,以适应后脱贫攻坚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生存性贫困问题虽多数得以较好解决,但剩下来的区域及其贫困群体则大多属于深度贫困范畴,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发展或产业扶持等措施来实现脱贫,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和强化“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的脱贫功能,以有效应对底线群体的深层次贫困问题。

二、“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的建构

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所蕴含的经济价值非常高,而且也在发生着改变,如今已经与“互联网”进行了全面的结合和改变,在逐步的产生出新的产品、新的行业、新的产业,同时针对产业的生态系统和发展方向也在实行新的构成。现代新技术在不断的提高,而互联网的出现也逐步渗透到了社会各个行业中,这也给传统文化产业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科技衍生出了诸多的新行业,给大众展现出了全新的文化感受,互联网传统让更多人都加入到了其中,而互联网平台也逐步被大众所接受。所以,“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的建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构立体产业链,推进内容累积生产。借助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文物教育等层面,以此来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和互联网的高度结合,继而也能呈现出结核性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建立多维度的关系网,让用户关系更为良好。在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时,就需要符合网络传播的需要,基于移动性、社交性、智能化和互联网所形成的受众形式,建立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层面上,还要更好的应用到互动化的模式以及视听语言、多感官语言等给大众群体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还要为创造主动传播打下基础。

三、后脱贫时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发展助农精准脱贫的策略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扶起来、站得住、走出去、奔小康”的指导思想。“扶起来”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吸引企业和高校等多方社会力量,让农村贫困户在帮扶下逐渐靠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摆脱贫困,不断增加生活收入。“站得住”是指让农村贫困户逐渐掌握适应市场变化的生存能力,在帮扶下最终达到不以依靠帮扶为主的、自我成长的、相对独立生存状态。“走出去”的意思就是除去国内的文化市场,还要将这种文化产品输入到国外,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竞争,扩大知名度,打造国际市场品牌。“奔小康”就是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攻坚战,帮助扶贫人士步入小康生活。

(二)构建助农精准脱贫机制

一方面,构建动力机制,“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力扶贫攻坚还需要获得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需要实现三位一体的局面,将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相结合,改变政府和企业间的關系,将政府的主体性适当的降低,将企业在扶贫中的作用体现出来,从而也能呈现出企业和政府共同来合作治理的局面。另一方面建立利益分配制度。找到各方利益主体的共同点,调节好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实现求同存异发展,以保障相关利益者能获得更大的平衡,在最大程度上能保障贫困户的价值需求,主要从利益的补偿、获得、表达、监督等几方入手,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制度,从而促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农脱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实施路径

一是搭建扶贫信息公开平台。政府牵头搭建扶贫信息公开平台,介绍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评估和预判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链,将扶贫项目雏形化。二是树立传统文化产业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政府和企业合力引导广大农民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产品标准要求为规则,以消费者需求为根本,制定和实施文化产品质量等级基础标准和逐渐设立不同级别的多重标准。在政策方面,积极宣传和推进并给予文化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大力支持,打造品牌发展战略,实行切实可行的前期策略。三是校农结合,助力精准扶贫。在精准文化扶贫过程中,高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扶贫、送教下乡、人才培养、合作扶贫、创业扶贫”的校农扶贫模式可以覆盖和弥补政府和企业在精准文化扶贫中的盲区和不足。四是拓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宽资金渠道,尤其是互联网众筹。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扶贫信息公开平台为媒介,可以寻求资金募集、社会帮扶、产品销售等。五是打造完善传统文化产业物流体系。政府应联合企业、高校及社会专业人士进行逐步升级打造合理物流体系,倡导各种类型的物流体系实行合作运转,以此也能降低成本和时间的付出。

(四)革新助农脱贫方式

一是政策扶持,完善人才、人力、渠道政策。政府应为“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农脱贫工作的进行实行科学合理的方式,建立相关的发展政策,健全法律法规,给贫困户创业带来更多的支持,提供低息贷款、启动资金的扶持,同时还要给予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渠道开拓方面的扶持,给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行带来全新的方向和注入新的生命力。二是资源扶持,整合现有的传统文化优势产业资源。发挥出当地特色,整合优质资源,引进外部资源,并且还要充分的利用好当地现有的优势资源,打开视角,将其他地区的企业引导进来,形成良性竞争的互动关系,同市场其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之结合到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中。借助到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来销售相关产品,形成与国际和国内市场接轨,为农民提高收入,并且还给他们提供诸多的致富时机。从实际的资源整合上来看,要充分的应用到政府和企业的优势,根据政策和资金层面去入手,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充分的考虑到各方主体的利益,实现合理分配的原则。三是人才扶持,培养对接精准扶贫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并且还给他们提供诸多方面的扶持,像政策和资金上要做到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充分落实创业人才的示范作用,鼓励村民能进入到文化产业中。同时还要由文化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来打造合作关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与高校相结合,从而也能实现服务农村文化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工作等,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到农村去锻炼,通过自身的知识文化来给与服务,同时累积实际的经验,更好地培养文化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建勇.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6):13-14.

[2]韦冬,贾尚瞳.贫困文化视域下精准扶贫内生机制研究[J].创新,2020,14(04):54-62.

[3]鲁兴苍.脱贫攻坚期文化产业精准扶贫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1):37-38.

[4]彭志刚.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效的数字化运作及整合机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2):29-31.

[5]王春华.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34+65.

课题名称: 后脱贫时代"互联网"+传统文化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课题编号:2020SNZX00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