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思维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信阳学院为例

2020-03-11李锃浩杜昊天岳亚婷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校园文化

李锃浩 杜昊天 岳亚婷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经常被提及,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属于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子系统,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校园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校园的生态文化质量严重影响莘莘学子的学习质量,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还不够浓烈,普遍存在重学术教育,轻文化建设的问题,本文以信阳学院为例,探讨该校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校园

一、引言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贯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世界观。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的发源地,不仅需要承担传播科学知识文化的责任,还应当承担起弘扬生态文明的使命,高校应当在逐渐探索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在生态思维的引导下,高校需要在加强校园制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同时,兼顾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生态思维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化建设从本实质上讲属于生物学的概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逐渐延伸到社会学和人文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教育生态学”一词最早被提及是在劳伦斯的《公共教育》中,之后生态学越发频繁地被提起。大学校园作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理应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笔者在对众多学者关于生态校园文化定义整理的基础上,认为本文的生态校园是指运用一定的生态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则设计、建设以及规划校园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打造出便于校园中人的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校园生态环境。一般来说,生态校园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生态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和和和谐性。生态校园文化是持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与其他校园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校园特有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升华人格的教育意义和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生态校园文化具备顽强的生命力[1]。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因而,校园的生态文化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具备满满的青春活力。

(二)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注意事项

生态校园文化既包括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在很多时候,高校基于吸引生源考虑,在校园经费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的硬件建设上,主要是对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进行修缮,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知识的规划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并不是很在意。面子工程做得再好,没有相当的实力还是不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像现在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XX大学是最美的校园”、“又到了去XX学校赏花的时候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都意味着在学生的心中更看重的是校园的软环境建设,至于硬件环境都是千篇一律的,只要过得去就没有大问题。良好的生态校园文化环境是“人-教育-環境”的有机结合,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工程,既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地[2]。因此,在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时需要兼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共同发展,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校园文化。

三、建设生态校园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建设生态校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生和学习,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市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良好反映,能够映射出校园的整体风貌以及环境建设状况,对外来说,也属于学校的一处亮点,尤其是在校园中形成独特景观的自然生态,既能帮助本校的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校园环境,还能够吸引其他学生和社会人士前来观赏[3]。

(二)有利于提升校园的课程质量

众所周知,新生态校园的基础色调是绿色的,也就是大自然的颜色,在高校内保持四季长春的景象,让学生和教师感觉置身于植物园之中,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良好的心情没从而促进校园课程质量的提高。经常用眼的人都知道,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会产生疲劳感,而此时就应该眺望远方,缓解眼部疲劳,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看绿色,这样才是最快缓解眼部疲劳的方法。因此,干净绿色的环境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4]。

四、信阳学院的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实践

信阳学院于2003年成立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校园总面积900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在不断的办学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学风优良、环境优美”的办学氛围,并且由于其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和自然景观较为突出,一度被誉为中原的“最美校园” [5]。

(一)植被覆盖率较高

信阳学院西临南湾湖,南靠鸡公山,再加上学院始终坚持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使得该院系的生态环境建设有较为突出的优势,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绿色植物。在学校人文楼的后山,有较为完整的自然山地景观,可供学生们在此处休息和学习,但是碍于长时间没有专门的人打理,植被的密度不够合理。另外,在校园中有两处人造的湖泊,每年到了夏天就开满荷花,格外养眼,众所周知,人造湖有很多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湖中的水是非流动性的,水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6]。

(二)自然景观建设较为合理

首先,在信阳学院内有两处人造湖泊。尽管湖泊内只有荷花一种植物,但是也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能够让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其次,在湖泊的四周设置有供学生和教师休息的长凳,并且湖泊的周围是一大片青青草地,学生在春天的时候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简单的踏青活动,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最后,学校内的地势不是平坦的,因此,在校内有一条类似于林间小道的石子路,学生每天都会在此地经过,学校的园林设计者在小路两旁栽种了花花草草,让原本单调的小路瞬间变成学校的“拍照打卡点”。

五、信阳学院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

自信阳学院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并且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以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每年举行的校园生态建设活动始终跳不出传统的宣传模式,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课和相关专家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师生的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性,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7]。

(二)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

通过定期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学术交流会,信阳学院的绝大多数师生意识到建设生态校园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总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但是校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环境,不可避免的地存在校外人员的进入,他们在此之前并没有接受较为系统的活动培训,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属于知识的盲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三)学生公寓的绿化面积有限

大学生平时的课程并不多,多数时间不是待在寝室就是在校外,总得来说,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生活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只有拥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大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但是就当前信阳学院的环境建设来看,并没有格外重视学生宿舍楼环境的建设,宿舍区的绿植面积较小,完全达不到正常的绿化面积。

(四)图书馆的隔音措施不够完善

图书馆既属于公共环境,又需要有很好的隐秘性,毕竟能在“闹市”中不被外物所扰的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愿意到图书馆学习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查阅书籍,更重要的还是在意图书馆的环境,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高效的学习。而信阳学院的图书馆旁边就是大型的商业场所,从早上开始就会受到源源不断的噪音影响,这种环境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六、信阳学院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对生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引导

学校要转变原有的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引导方式,坚持以实践为主,活动宣传为辅,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态校园建设的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为生态校园建设服务的意识。学校的生态校园建设活动的主体应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让学生自发地组织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各个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院的特色为生态校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8]。

(二)打造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

信阳学院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是缺乏一定的“人性化”意识,即多数植被属于原始的植被生长,并不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注意体现长远性和现代性,要能够凸显出“显山露水”、“树绿湖蓝”的生态建设理念,因此。信阳学院在进行生态校园环境建设时要将生态学和环境設计理论相结合,力图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实现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在校园中已有的两处人工湖周围栽种利于净化水质的树木,并在湖中增加观赏鱼、龟、鸭等动态自然景观。信阳学院艺术楼后山属于一块还未开发的土地,基于信阳学院现有的人文建设,可以考虑在此处建立休闲亭、休闲栈道等可供学生游玩和学习的建筑。

(三)改善学生公寓的环境

学校要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宿舍区的在设计,为学生打造出集休闲、娱乐、学习、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宿舍楼。根据空间优化理论,可以在除了学校西门附近的宿舍楼以外的楼外种植类似于蔷薇、爬山虎等气质浓郁的植物,以保证学生生活环境的舒适性。

(四)优化图书馆的隔音条件

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大学习场所,是需要具备绝对的安静性的,因此,可以考虑在图书馆周边适当增加隔音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受到外界的打扰。最后,生态校园环境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建设校园的自然生态景观,还体现在建造的材料是否环保,能否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即在进行生态校园建设时要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

结语

高校作为弘扬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应当始终做到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打造生态校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善学校的生态条件,着重为学生营造出动静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适宜学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参考文献:

[1]李华.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水文化生态校园建设实践[J].山东水利,2020(10):48-49.

[2]宋林飞.构筑校园生态文化高地的研究与实践——以崇明区生态文化校园建设为例[J].现代教学,2020(Z4):14-17.

[3]杜香丽.论新生态校园文化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35.

[4].建设生态校园,打造绿色文化——湖南省长沙外国语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0(Z1):97.

[5]修新路,杨光.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6):148-151.

[6]高汉忠,梁飞琴.人文精神视域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53-56.

[7]丁桂香.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浅议[J].文教资料,2018(17):59-60+72.

[8]杨美勤,唐鸣.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生态教育的转型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7(09):241-244.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